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与目的: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射频或冷冻消融治疗是目前根治AF的主要手段,但部分患者术后需电复律或药物复律来恢复窦性心律。尼非卡兰(nifekalant,NIF)是近年来在我国上市的一种Ⅲ类钾离子通道阻滞剂,其电生理作用单一,主要阻断快速延迟整流钾电流(Ikr),通过延长心房和心室肌细胞的动作电位时程(APD)和有效不应期(ERP),从而发挥抗心律失常作用,其特点起效迅速,半衰期短,没有负性变力作用,主要用于顽固性室速、室颤的转复,近年开始尝试用于房性心律失常的治疗,包括心房扑动和心房颤动。本研究将观察NIF在AF患者射频消融术后转复的疗效,评价其有效性和安全性,并尝试分析影响其转复效果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6年11月1日至2018年3月31日连续收治的行射频消融术的AF患者,将其中射频消融术后仍为AF节律的74例患者纳入研究,所有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研究对象在术后予NIF(0.4mg/kg)静脉推注(5min推完)。观察并收集患者的窦律转复情况,用药前及用药后5min、10min、20min、120min的心率、QT间期、QTc间期的变化,出现的心律失常及不适反应等相关资料。根据用药后转复情况分为转复组和未转复组。同时收集患者一般资料、术前血生化数据、超声心动图检查数据。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通过正态性检验,对服从正态分布的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对不服从正态分布的以M(Q25,Q75)表示,采用非参数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X2检验。所有统计检验均采用双侧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纳入研究患者共74例,年龄4484岁(64±9岁),男性40例,女性34例;共转复45例,总体成功率为60.8%。其中持续性AF有49例,转复27例,成功率为55.1%,阵发性AF有25例,转复18例,成功率为72.0%。转复时间为1.512min(5.6±3.0min)。2、用药前QT间期及QTc间期为359.02±55.68ms、450.22±54.69ms,推注NIF后开始延长,5min(406.37±58.05ms、493.06±50.35ms)明显延长,10min左右(427.90±66.21ms、504.78±44.26ms)达到峰值,20min(407.41±55.76ms、476.92±42.05ms)较10min明显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至120minQTc间期(440.27±38.65ms)已恢复至用药前水平,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所有研究对象没有出现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Torsades de pointes,TdP)及其他恶性心律失常。出现的心律失常包括心动过缓(2.7%)、频发室早及短阵室速(2.7%),未出现推注部位发红、疼痛及静脉炎等不适反应。4、转复组与未转复组在年龄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5岁组较<75岁组转复率明显下降,而两组在LAD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在持续性AF患者中,转复组的AF持续时间20(13,36)月较未转复组30(22,37)月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IF对射频消融术后AF转复的总体成功率为60.8%,阵发性AF转复率可达72%,且具有转复时间短、不良反应少等特点。年龄和AF持续时间是本研究中影响NIF射频消融术后转复效果的相关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