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比较两种不同的治疗方法,观察针刺配合神阙拔罐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初步探讨其可能的治疗机理,为针灸治疗慢性荨麻疹提供临床思路。方法:在自愿的情况下,将符合诊断标准的60例慢性荨麻疹患者按1:1的比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予以针刺配合神阙拔罐,针刺取穴,每周3次,12次为一个疗程,共一个疗程。对照组予口服盐酸左西替利嗪分散片,1次/d,1片/次(5 mg),空腹或餐中或餐后均可服用,治疗4周。分别于治疗前、治疗4周后观察患者的风团大小、风团数目、风团发生次数、瘙痒程度以及持续时间并评定分数,通过统计学软件来分析患者治疗前后积分下降指数以及不良反应等情况。结果:本课题纳入研究的60例病例,所有患者均完成治疗,最后纳入统计学分析的病例数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治疗前,治疗组与对照组年龄、性别、病程的比较,两组差异均无统计意义(P>0.05),且两组治疗前各项观察指标经统计学检验无差异(P>0.05),说明两组患者基线特征具有可比性。治疗4周后,治疗组的总评分低于对照组,在总评分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治疗组痊愈2例,显效3例,有效24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显效1例,有效17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为60%,在总有效率上,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对比治疗前,治疗后两组在风团大小、风团数目、风团持续时间、瘙痒程度方面的评分均有明显下降,经统计学检验有差异(P<0.05)。而对照组在风团发作次数方面无明显改善(P>0.05);两组治疗后各项评分差值的比较,治疗组在发作次数、风团大小、瘙痒程度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风团数目、持续时间方面的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则可以认为在发作次数、风团大小、瘙痒程度方面的疗效治疗组优于对照组,而在风团数目、持续时间方面则疗效相当。结论:两组治疗方法均对慢性荨麻疹有效;治疗组针刺配合神阙拔罐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西药组,且在改善发作次数、风团大小、瘙痒程度方面优于对照组,但在改善风团数目、持续时间方面两者疗效相当,本研究表明针刺配合神阙拔罐治是临床治疗慢性荨麻疹的有效的疗法之一,值得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