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哲学“情”之研究

来源 :贵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ezuoyaoxiezuoy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论文基于《论语》、《孔子集语校注(附补录)》和《孔子世家》等孔子哲学的基础文献与相关传记材料,力求以身心合一为视角,旨在探究孔子哲学之“情”。全文共分为四章。第一章严格依据古文字材料,先对“情”字作训诂,后结合先秦文献对“情”概念作具体义疏。第二章探讨“仁者修己爱人”之“情”。通过训诂、以往研究和论证,认为“仁”的本义是追求身心合一。孔子55岁前服膺“有德有命”,故其“仁”可为“事功”与“为学”意。“事功”即安人,先使自己身心一体之安,然后才可使他者身心一体之安。最后,以身心合一为视角对直接相关的“学”以及“教”进行了通观。第三章探讨“易”之“情”,即关于孔子超越生死之情的研究。55到68岁间,孔子虽周游列国但难相遇相合,长叹“时也”、“命也”,深悟“万物莫不欲长生而恶死”之理,使其思想由外求而向内转,认为心死才是人之死。接着略论“事”之“情”:“事”作为一“职”,与人之主体性有关,人于事要知义知命。最后论述孔子因恐惧而修身自省的方法论,论文认为孔子此时对于修身自省之“德”的形上根源尚未解决。第四章探讨“天”之“情”,即关于孔子“从心所欲、不逾矩”之情的研究。孔子晚年居鲁,认为“天”是道德之源,依“德”才沟通了人与天,致“身心合一”后,还得“天人合一”。文章认为感可使万物直接地互相作用。而德有感通、应和之义,人可由此感证天道。“听”是感通、应和之义的简称,人能超越身心而听“无”,听“无”即体“道”。
其他文献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近年来,新三板市场作为场外交易的主要市场,在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中的重要地位日渐凸显。2016年,新三板挂牌公司数量突破一万家之后逐渐走向低谷。新三板市场因流动性不足、融资能力有限等原因,使得挂牌企业走向转板的道路。2019年7月,科创板正式开市后,其特有的市场机制吸引大量企业上市,尤其是新三板市场上优质的科创企业,因此,本文的研究意义在于新三板挂牌企业如何转至科创板发展。首先,文章采用文献分析法,
学位
社区是一个社会实体,是现代人生活、娱乐和工作的基本场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土地被征用,越来越多的农民融入社区,这对社区公共服务管理能力提出了巨大挑战。本文以东莞市石龙镇西湖社区为具体研究对象,详细描述了国内外社区公共服务发展情况,描述了研究背景以及研究工作的价值,旨在引出全文主旨,并开展主题探讨,接着对农民工概念、社区概念、社区公共服务内涵、新公共服务理论、公共产品理论、公共服务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