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不同术式(单侧环肺静脉隔离、单根肺静脉隔离及局灶消融)对肺静脉来源房速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7月-2017年9月于我院单纯肺静脉起源房速并接受射频消融术的患者共45例,男26例,女19例,房速病史6.51±3.99月(1-17月),均为药物治疗无效的房速患者。合并收缩功能不全性心衰(EF<50%)患者8例。排除标准:(1)心电图或动态心电图提示有不纯房扑及房颤;(2)合并严重心脏瓣膜病或既往有心脏外科手术史;(3)合并甲亢或重度COPD等严重器质性病变。对患者进行电生理检查,确定为肺静脉来源房性心动过速。根据消融手术术式分为3组,分别为局灶消融组14例,单支肺静脉隔离组14例,单侧环肺静脉隔离组17例。收集不同消融策略患者的手术资料。术后进行门诊随访,获得随访心电图结果,随访时间为术后1、3、6、9、12月,以后每3-6月完成一次随访。结果:(1)23例表现为不稳定周长房性心动速,呈现温醒现象,LPV来源房性心动过速患者冠状静脉窦(CS)电极记录到的激动顺序为C1,2较CS9,0领先,呈偏心性传导,而RPV表现为冠状静脉窦电极记录到的激动顺序为C9,0较CS1,2领先,呈向心性传导。(2)消融导管标测,A波最提前部位确定为起源点,其中右上肺静脉前部5例,右上肺静脉后部4例,右下肺静脉前部5例,右下肺静脉后部6例,左上肺静脉前部6例,左上肺静脉后部7例,左下肺静脉前部8例,左下肺静脉后部4例。所有患者均成功消融,达到消融成功终点。无论是单支肺静脉隔离组还是单侧环肺静脉隔离组,目标肺静脉均达到成功隔离。(3)手术时间局灶消融组、单支肺静脉隔离组、单侧环肺静脉隔离组分别为125.21±16.02(96-156)min、129.29±18.19(97-165)min和133.41±19.74(97-166)min,单侧环肺静脉隔离组较其他两组手术时间更长,但统计学无显著差别(P>0.05)。消融时间局灶消融组、单支肺静脉隔离组、单侧环肺静脉隔离组分别为191.64±40.90(121-262)s、603.79±162.75(345~844)s和1324.14±257.30(1030-1687)s,单侧环肺静脉隔离组较其他两组消融时间更长,统计学有显著差别(P<0.01)。X线曝光时间局灶消融组、单支肺静脉隔离组、单侧环肺静脉隔离组分别为29.07±9.56(13-41)min、20.93±8.19(13-45)min和25.12±6.65(12-34)min,局灶消融组曝光时间显著更长(P<0.01)。(4)消融围术期共发生并发症3例,其中心包填塞1例(单侧环肺静脉隔离组)、股动脉瘤1例(局灶消融组)、气胸1例(局灶消融组),无死亡病例及大量心包积液需外科修补的严重病例。(5)术后共进行了平均38.69±22.80月(6-81月)随访。随访期间共有4例房速复发,均为2月内复发,其中局灶组3例、单支肺静脉隔离组1例;单侧环肺静脉隔离组无复发患者。(6)术后发生房颤患者共6例,共有3例患者行了房颤消融术。其中局灶消融组4例、单支肺静脉隔离组2例,单侧环肺静脉隔离组术后无房颤发生(与局灶组比较p=0.03),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射频消融治疗肺静脉来源的房性心动过速安全有效;对肺静脉来源的房性心动过速进行局灶消融的基础上进行肺静脉隔离,显著增加消融时间,但未显著增加手术并发症等风险;对房速来源的肺静脉进行隔离尤其是环肺静脉隔离,可能减少术后房速的复发率;对房速来源的肺静脉进行隔离尤其是环肺静脉隔离,可能减少术后房颤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