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本实验设计细菌16S rDNA通用引物和牙龈卟啉单胞菌(Porphyromonas gingivalis,Pg)的特异引物扩增颊粘膜和龈下菌斑中的全细菌和Pg,通过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颊粘膜和龈下菌斑中Pg,证实Pg在颊粘膜中存在及分析其与牙周炎发生发展的关系。 方法 1.样本的选择:选择临床口腔健康,年龄在25-50岁之间,无全身系统性疾病,近3个月未服用抗菌素,无吸烟史样本40例;选择诊断为慢性牙周炎,年龄在25-50岁之间,未接受过牙周治疗,无全身系统性疾病,近3个月未服用抗菌素,无吸烟史样本39例。 2.检查临床牙周状况:记录受试牙的菌斑指数(Plaque Index,PLI)、龈沟出血指数(Sulcus Bleeding Index,SBI)、牙齿松动度、牙槽骨吸收度及探诊深度(Probing Depth,PD)。 3.样本采集:用无菌软毛刷刮取双颊粘膜上皮细胞,用无菌牙签取第一磨牙牙周袋内的龈下菌斑分别悬浮于1.0毫升PBS缓冲液中冷冻保存(-75℃)备检。 4.DNA的提取及浓度测定:酚-氯仿法提取颊粘膜和龈下菌斑全细菌DNA,并进行DNA定量分析。 5.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1.5统计软件分析牙周临床指标之间的相关关系及全细菌DNA浓度在龈下菌斑和颊粘膜的差异。 6.PCR扩增:设计16S rDNA通用引物和Pg的特异引物,进行扩增,1.5%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PCR产物。 7.Pg特异引物扩增后在预期片段上出现条带为阳性,否则为阴性。用电泳凝胶成像分析软件分析各电泳条带的积分密度值,用下列公式计算Pg相对含量:Pg相对含量=Pg特异引物积分密度/细菌通用引物积分密度。 8.采用SPSS11.5统计软件分析Pg在颊粘膜和龈下菌斑的检出率及Pg相对含量与各牙周临床指标间的相关关系。结果 1.牙周临床指标间有着不同程度的直线相关关系。PU、SBI、牙齿松动度与探诊深度呈中度正相关关系(p<0.01,r== 0.528,0.587,0.424),随着PU、SBI、牙齿松动度的减少,探诊深度降低。牙槽骨吸收与牙齿松动度呈高度相关关系(P<0.02,r== 0.723)。 2.牙周健康组中酿下菌斑和颊粘膜的DNA浓度分别是36.58林扩血和24 .5林群ml,牙周炎组中酿下菌斑和颊粘膜的DNA浓度分别是41 .26卜岁nil和26.39林岁而。尽管组内颊粘膜的DNA浓度低于眼下菌斑的浓度,但是无统计学差异。此外两组眼下菌斑、颊粘膜间DNA浓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3.在40个牙周健康组样本中,巧个眼下菌斑样本,13个颊粘膜样本检测到Pg,阳性率分别为37.5%,犯.5%。而在39个牙周炎患者组中,27个眼下菌斑样本,18个颊粘膜样本检测到Pg,阳性率分别为69.23%和46.巧%。齿尺下菌斑的阳性率牙周炎组高于牙周健康组,两者的差异有意义(才=7 .98),牙周炎组的眼下菌斑的阳性率高于颊粘膜,两者的差异有意义(xZ二4.25),其余各组间的阳性率无统计学差异。 4.在相对含量上,牙周健康组Pg在酿下菌斑和颊粘膜的含量分别为23 .93%和22.3%,牙周炎组Pg在眼下菌斑和颊粘膜的含量分别为32.16%和25.57%。采用配对t检验统计分析,牙周健康组眼下菌斑和颊粘膜中Pg的相对含量无差别(t二0.26,P>0.05);牙周炎组酿下菌斑和颊粘膜中Pg的相对含量有差别,眼下菌斑中Pg的相对含量高于颊粘膜(t二2.655,P<0.05)。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颊粘膜中飞相对含量在牙周健康组和牙周炎组间无差别(t二0.85,P>0.05),眼下菌斑中Pg相对含量在牙周健康组和牙周炎组间有统计学差别,牙周炎组酿下菌斑Pg的相对含量高于牙周健康组眼下菌斑中Pg的相对含量(t二2.巧,P<0.05)。 5.在牙周健康组,眼下菌斑飞的相对含量与PD有相关关系;牙周炎组,齿昆下菌斑Pg的相对含量与Pll、SBI、松动度呈中度相关关系,与探诊深度呈高度相关关系(r二0.839),颊粘膜Pg的相对含量与探诊深度为中度相关关系,同时酿下菌斑和颊粘膜间也有相关关系。结论 1.本研究分析显示不论是颊粘膜还是眼下菌斑、临床健康和病变部位都存在大量细菌,且无量的差别,只是不同部位,不同牙周状态,细菌的菌种不同和各菌间的比例发生了变化。 2.本实验表明设计细菌165 rDNA通用引物和飞特异引物进行PCR扩增检测牙周微生物是有效、可行的方法。 3.Pg与慢性牙周炎密切相关,是一种重要的牙周可疑致病菌。 4 .Pg可在健康人群检出,又不引起疾病的发生,提示了Pg可能是口腔内固有菌群之一。 5.Pg在颊粘膜的检出,证实Pg能粘附和侵袭口腔上皮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