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了解云南省美沙酮维持治疗(MMT)门诊医务人员职业倦怠现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横断面调查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于2016年9-10月抽取云南省6州(市)的33家MMT门诊,采取网络电子化问卷形式对全体医务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社会人口学特征、工作相关属性、激励因素、职业倦怠量表。运用c2检验和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别进行职业倦怠三个维度的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并对激励因素进行排序分析。定性研究采取面对面访谈的形式,邀请门诊工作人员进行一对一的深入访谈,主要了解影响工作人员职业倦怠的原因,掌握门诊工作当中遇到的共性及特征问题,对录音资料进行编码、转录分析。结果1.定量研究313名研究对象中,职业倦怠总检出率为70.9%,三个维度的检出情况分别为:情绪衰竭维度37.4%,情感疏远维度22.0%,个人成就感降低维度51.8%。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对于情绪衰竭维度,年龄大于40岁(OR=0.563,95%CI:0.327~0.969)、有家人支持(OR=0.304,95%CI:0.175~0.530)的医务人员情绪衰竭风险低;门诊附近经常存在公安抓捕服药人员现象(OR=2.967,95%CI:1.193~7.380)、职业暴露机会较大(OR=1.749,95%CI:0.962~3.181)、患者人数与医务人员数比例高(OR=3.285,95%CI:1.935~5.578)、工作内容单一(OR=2.234,95%CI:1.264~3.950)可能会增加MMT门诊医务人员情绪衰竭的风险。对于情感疏远维度,附近居民支持(OR=0.387,95%CI:0.162~0.922)、病人尊重医务人员(OR=0.357,95%CI:0.176~0.723)、培训机会较多(OR=0.426,95%CI:0.206~0.880)会降低医务人员情感疏远的风险;门诊附近经常存在公安抓捕服药人员现象(OR=4.169,95%CI:1.363~12.755)、害怕接触HIV阳性的服药人员(OR=1.899,95%CI:0.945~3.815)、职业暴露机会较大(OR=2.383,95%CI:1.116~5.087)、工作内容单一(OR=2.917,95%CI:1.504~5.657)可能会增加MMT门诊医务人员情感疏远的风险。对于个人成就感降低维度,能够接纳吸毒人员(OR=0.402,95%CI:0.243~0.666)、病人尊重医务人员(OR=0.411,95%CI:0.246~0.685)、职业晋升机会大(OR=0.124,95%CI:0.015~1.022)、家人支持(OR=0.532,95%CI:0.320~0.885)会减少医务人员个人成就感降低的风险;认为工作内容单一(OR=1.689,95%CI:0.972~2.935)可能会增加MMT门诊医务人员个人成就感降低的风险。激励因素排序分析显示,MMT门诊医务人员前五位心理需求由大到小排序依次为服药人员的尊重和认可、福利、收入、培训机会、病人服药依从性。不同岗位上的医务人员具有不同的心理需求,各不同岗位的工作人员对于服药人员的尊重和认可以及福利的心理需求度均较高。2.定性研究通过与32位医务人员的访谈主要了解到,工作中存在服药人员管理困难、工作环境欠佳、编制外工作人员偏多、医患关系紧张、职业发展前景差、服药人员不尊重医务人员、福利待遇低、门诊运营经费不足、社会支持不足、培训机会少等问题,而这些问题直接或间接影响门诊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职业倦怠情绪。结论云南省MMT门诊医务人员职业倦怠检出率较高,个人成就感较低。医务人员职业倦怠受个人、门诊和社会多维度的因素影响,其中门诊层面和社会层面相关的职业特征因素影响较为明显。年龄偏大、有家人和附近居民支持的门诊医务人员职业倦怠风险较小,而公安在门诊附近抓捕服药人员、职业暴露机会大、患者人数与医务人员数比例高、工作内容单一、培训机会少、职业晋升机会小、歧视、病人不尊重医务人员会增加工作人员倦怠风险。后续需要继续加强公安、药监等部门的合作,加快有关政策和制度的探索和开发,开展业务培训,提升医务人员工作能力,争取家人和社会群众支持,努力共建互相尊重和信任的医患关系,更好地发挥MMT门诊的社会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