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林权制度肇始于西周,之后便开始缓慢发展。经过漫长的封建岁月后,我国林权制度开始向现代化迈进。纵览我国林权制度的发展历史,我国林权经历了一个曲折反复的变迁历程,这个过程与我国特定的社会历史背景和社会发展进程是相吻合的。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原有的林权制度已无法满足社会的需求,然而有效的林权制度不仅关系到我国林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也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及生态的平衡,因此林业产权制度改革显得越来越重要。在国家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大力提高农民收入为目标的背景下,林权改革的成功将很大程度上促进这一政策目标的实现。“以史为镜,可以知兴衰”,通过回顾我国自古以来林权制度的设置沿革,我们可以从中探索林权制度的发展趋势,以便对当下的林权制度深化改革提供有益借鉴。以期推动我国社会经济体制的深化改革,加快解决我国的民生问题和生态问题,促进环境保护型、资源节约型社会的构建。本文分成四章。第一章为绪论,阐述了林权制度改革的历史背景和国内外对林权制度的研究现状,并介绍了本文的研究思路和方法。第二章详细考察了我国林权制度的历史。我国林权制度分为古代、近代和现代三个时期。古代林权制度发展缓慢,林权分为国有和私有两种,以相对的国家所有制林权为主,使用权制度从无到有;近代林权制度开始向现代化过渡,所有权形式分为国有、公有、私有和国际资产阶级所有,林业经营主体多元、经营形式多样,林权法制出现,林业资源的生态价值凸显;现代林权制度自建国以来经历了不断探索的过程,林权私人所有逐步被集体所有取代,改革开放后我国林权又出现私有化倾向。第三章分析了我国各阶段的林权制度并从中寻求有益于当下林权改革的借鉴之处。第四章总结了我国林权制度的发展趋势,并对我国目前的新一轮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提出制度建议。我国林权制度的发展趋势为:林地所有权国有化且林木所有权私有化、林地使用权独立化且林地经营方式规模化、森林资源的生态价值受到重视、林业法制化进程加快。对此,可从构建二级所有制林权、深化林地使用权制度改革、林业资源开发与保护并重以及完善林业法律体系四个方面进行制度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