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经常项目失衡为代表的经济失衡威胁着国家经济乃至世界经济的发展,经常项目失衡的持续性逐渐成为学术界和政策制定者关注的焦点,因此探讨影响经常项目变化的因素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显得尤为必要。现实中,在经常项目失衡的主要经济体之间金融市场的发展程度存在着明显差异;理论上金融体系效率的高低影响着经济体中的投资和储蓄水平,进而作用于经常项目余额。因此本文从金融效率这一角度来研究其对经常项目的影响存在着理论和现实的双重意义。文章在对国内外有关金融效率与经常项目的文献进行总结的基础上,回顾了开放经济中的经常项目余额等于国内储蓄和国内投资的差额这一结论。接下来本文重点分析了金融效率影响经常项目的作用机制,认为金融效率通过影响储蓄和投资这一中间路径作用于经常项目余额,构建了跨时期消费模型对金融效率与经常项目余额的关系进行了详细推导。结果显示:金融效率与经常项目余额之间呈现线性负相关关系。文章还介绍了我国经常项目与金融效率的发展趋势,并初步探讨了金融效率与经常项目的变动关系,得出二者的发展趋势大体相反这一结论。然后作者用我国31个省份2000-2010年的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除了金融效率外还加入了一些影响经常项目的其它因素作为控制变量:反映对外开放度的进出口总额与GDP的比重、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反映人口年龄结构的老年抚养比、外商直接投资与GDP的比值和反映经济增长的GDP年变化率。固定效应回归的结果表明:金融效率对经常项目余额占GDP的比重具有显著的负效应;在加入了其他的经济以及制度因素后,结果依然稳健。实证部分的结尾说明了金融效率的内生性:在本文中将其视为外生变量,不具有内生性。最后,本文在研究的基础上对全文进行了总结并得出启示:要想缓解我国目前巨额的经常项目顺差,提高金融机构的存贷比是一个关键的因素。具体来讲,有效降低我国过高的储蓄率和调整投资结构以维持投资水平平稳增长是两个提高存贷比的重要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