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黑龙江省是全国最大的商品粮生产基地,粮食产量和商品粮提供量连年增加,农业生产的潜力和相对优势逐渐减弱,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和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由数量增长向数量、质量和效益并重转变成为黑龙江省农业发展的必然选择,而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和生产方式转变的关键因素是农业科技。“十二五”期间黑龙江省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2.5%,在全国处于较高水平,有效地促进了粮食增产,保障了国家的粮食安全。理论和时间均已证明农业科技资源是农业科技活动的基础,是创造农业科技成果,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要素集合,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基本要素。农业科技资源包括人力、财力、物力、信息和各类服务资源,通过直接或间接作用于农业生产的各类要素,影响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黑龙江省农业科技资源尚缺乏有效的整合,在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各区域分布中还处于“分散”状态,未实现高效率的产出。国内外研究农业科技资源配置效率的理论虽然比较成熟,但是缺少运用相关理论对黑龙江省农业科技资源配置效率的实证研究,为此,本文通过实证验证了科技资源评价理论的科学性,为相关部门的决策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和政策借鉴。本文以农业科技资源与农业发展相互关联性和因果关系为分析基础,将农业科技资源配置效率分为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农业科技资源的内部配置效率,即农业科技资源内部投入产出效率;第二个层次是农业科技资源的外部配置效率,即农业科技资源的最终配置效果,分析科技资源对农业产出的贡献。在上述基本思路指导下,明确研究背景,研读文献,梳理国内外农业科技资源配置效率的基础理论;界定农业科技资源配置效率,明晰研究范围和研究视角;分析黑龙江省农业科技资源配置现状,找出农业科技资源在配置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运用DEA方法评价黑龙江省农业科技资源的内部配置效率,比较我国主要粮食主产区的农业科技资源配置效率,明确黑龙江省农业科技资源配置效率在全国所处的位次;基于灰色关联度方法,分析黑龙江省农业科技资源的最终配置效果,并对农业科技资源投入指标和产出指标做了比较分析。针对定性和定量的研究结果,从配置主体、配置机制、配置模式以及配置路径等方面分析影响黑龙江省农业科技资源配置效率的关键要素,从培育农业科技资源配置效率的宏观环境和优化微观基础两个方面提出具体的对策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