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环境问题是全球共同关注的一个热点,对环境污染物的监测分析已成为当今分析化学领域的一大热门。在各种环境污染物中,环境痕量元素由于其对生命物质的营养和毒害双重作用而广受重视。环境痕量元素的生物有效性和毒性大小不仅与其总量有关,更主要取决于其存在的化学形态。对环境痕量元素进行形态分析对于掌握其毒性和了解其生物有效性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元素形态分析目前已成为分析化学的一个前沿研究课题。环境痕量元素由于其含量非常低,一般在分析测定前都要进行预富集分离,常用的预富集分离技术有萃取、共沉淀、离子交换、吸附等。利用生物吸附剂吸附的预富集分离方法由于其取材来源广、成本低、操作简单而吸引了众多研究者的兴趣。壳聚糖(CTS)就是这样的一种生物吸附剂,关于壳聚糖已有大量研究报道,但是将改性壳聚糖应用于痕量元素形态分析的研究却比较少。本论文以壳聚糖的改性及其在环境痕量元素形态分析中的应用为研究内容,主要工作和创新点如下:(1)、合成了二乙烯三胺交联壳聚糖(DCCTS),并将其应用于无机硒和砷的形态分析。利用红外光谱和扫描电镜对DCCTS进行了结构表征,研究了DCCTS对Se(Ⅵ)和Se(Ⅳ)、As(Ⅴ)和As(Ⅲ)的吸附行为,结果表明,在pH=3.6时,DCCTS对Se(Ⅵ)的吸附率达94%,对Se(Ⅳ)的吸附率只有5%左右,所以在pH=3.6时,DCCTS能选择性富集分离Se(Ⅵ);在pH=3.0时,DCCTS对As(V)的吸附率达96%,对As(Ⅲ)的吸附率小于10%,所以在pH=3.0时,DCCTS能选择性富集分离As(V)。以DCCTS为富集分离剂,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ICP-OES)和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GFAAS)为检测手段,分别测定了环境水样中Se(Ⅵ)和Se(Ⅳ)、As(Ⅴ)和As(Ⅲ)形态,获得了满意的结果。(2)、制备了氯化胆碱接枝壳聚糖(HGCTS),并将其应用于无机铬的形态分析。研究了HGCTS对Cr(Ⅵ)和Cr(Ⅲ)的吸附行为,结果表明,在pH=4.0时,HGCTS对Cr(Ⅵ)的吸附率达97%,对Cr(Ⅲ)的吸附率只有5%左右,所以在pH=4.0时,HGCTS能选择性富集分离Cr(Ⅵ)。HGCTS对Cr(Ⅵ)的吸附机理为静电引力和离子交换作用,吸附符合Langmuir模型和准二级动力学模型。以HGCTS为富集分离剂,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为检测手段,构建了一种新的测定环境水样中Cr(Ⅵ)和Cr(Ⅲ)形态的方法。(3)、制备了氨基硫脲接枝壳聚糖(AGCTS),并将其应用于Mn(Ⅱ)和Mn(Ⅶ)的形态分析。研究了AGCTS对Mn(Ⅶ)和Mn(Ⅱ)的吸附行为,结果表明,在pH=3.3时,HGCTS对Mn(Ⅶ)的吸附率达96%,对Mn(Ⅱ)的吸附率只有4%左右,所以在pH=3.3时,AGCTS能选择性富集分离Mn(Ⅶ)。考察了溶液pH、温度和接触时间等因素对吸附的影响。以AGCTS为富集分离剂,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为检测手段,构建了一种新的测定环境水样中Mn(Ⅶ)和Mn(Ⅱ)形态的方法。(4)、合成了氨基乙酸交联壳聚糖(ACCTS),并将其应用于Sb(Ⅲ)和Sb(Ⅴ)的形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未用吡咯烷二硫代氨基甲酸铵(APDC)络合时,ACCTS对Sb(Ⅲ)和Sb(Ⅴ)的吸附率都不高,用APDC络合后,在pH=5.0时,ACCTS对Sb(Ⅲ)-APDC的吸附率达98%,而对Sb(Ⅴ)-APDC的吸附率小于10%,所以,用APDC络合后,在pH=5.0时,ACCTS能选择性富集分离Sb(Ⅲ)。以ACCTS为富集分离剂,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为检测手段,构建了一种新的测定环境水样中Sb(Ⅲ)和Sb(Ⅴ)形态的方法。(5)、合成了铁(Ⅲ)模板-硫脲交联壳聚糖(Fe(Ⅲ)-TCCTS),考察了Fe(Ⅲ)和Fe(Ⅱ)在Fe(Ⅲ)-TCCTS上的吸附行为。研究结果表明,Fe(Ⅲ)-TCCTS对Fe(Ⅲ)和Fe(Ⅱ)的吸附行为非常相似,但对Fe(Ⅲ)的吸附容量比Fe(Ⅱ)大,吸附符合Langmuir模型和准二级动力学模型。Fe(Ⅲ)-TCCTS能选择性吸附Fe(Ⅲ),可将其应用于除去废水中的铁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