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人类和自然相互作用日益加强,揭示经济社会系统与自然环境系统之间的耦合关系和过程逐渐成为现代地理学综合研究的热点和重点。黄河源区高寒草地与牧民共同组成一个典型的人类与自然耦合系统,牧民生计高度依赖高寒草地生态系统服务。受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黄河源区高寒草地在过去几十年发生剧烈变化,影响到当地牧民的生计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然而,黄河源区高寒草地变化对牧民生计的量化影响尚不明晰,难以据此精准制定生态保护和牧民福祉改善的相关政策。围绕揭示黄河源区高寒草地变化对牧民生计影响的目标,本文以人类与自然耦合系统和可持续生计框架为基础,通过遥感实际观测数据和牧民的主观感知分析黄河源区2000-2014年草地变化的时空特征;基于牧户问卷调查数据,采用数理统计方法,对比分析生态工程实施前后牧户的生计变化,探讨草地变化对牧户生计策略和生计结果的影响,为区域生态保护建设和居民福祉改善提供科学支持。本研究取得以下主要结论: (1)时间趋势上,黄河源区2000-2014年间NDVI和NPP均呈增加趋势。空间趋势上,研究区绝大部分区域的NDVI和NPP呈增加趋势。其中,兴海县和同德县的NDVI和NPP增加显著,而玛多县部分区域出现NDVI和NPP减小的情况。整体来说,黄河源区草地覆盖度和生产能力有所增加,没有出现大面积持续退化的现象。这可能是黄河源区变暖变湿的有利气候条件和生态工程实施起积极作用。 接受调查的大多数牧民认为草地产草量无明显增加,杂草比例则上升明显,草地质量没有明显改善。从实际观测到的草地变化结果与牧民主观感知到的草地变化结果不一致,这可能是因为牧民对草地变化的感知多集中在其活动范围内,对活动范围外的草地变化感知不强烈。居民点内人类活动对草地的干扰程度大,使得草地质量不佳,因此多数牧民认为草地质量没有改善。 (2)实施生态工程后,牧户放牧强度明显降低,禁牧的草场面积增加而养殖的家畜数量减小,使得生计自然资本和物质资本均下降。牧户还通过调整畜群结构以规避自然灾害带来的风险。从牧户生计结果来看,牧户总收入显著增加,而放牧收入无显著变化,说明总收入的增加主要来源于其他收入。牧户收入来源数也显著增加,说明牧户通过生计多样化的生计策略来维持其生计安全,减小对放牧收入的依赖程度。 (3)在县域尺度上,黄河源区及其各县的NPP与当年和次年的农村人均收入呈正相关关系,NPP与当年农村人均收入的相关系数均不显著,而NPP与次年农村人均收入的相关性高于与当年的农村人均收入的相关性。 在牧户微观尺度上,在2004年,NPP对牧户是否选择放牧、挖草药和出租土地作为生计活动无显著影响,但NPP越低,牧户选择打工的可能性越大。NPP对牧户挖草药收入有正向作用,对放牧、出租土地和打工收入无明显作用。在2014年,NPP对牧户是否选择放牧作为生计活动无显著影响,对牧户是否选择挖草药有积极作用,对牧户是否选择出租土地和打工有消极作用。这说明草场状况不佳会促使牧户选择其他生计活动,通过生计多样化来维持生计。NPP对牧户2014年的放牧收入有趋近显著的负影响,NPP越高,牧户获得的放牧收入越低。NPP对牧户2014年的出租土地收入起积极作用,对挖草药和打工收入几乎没有影响。 综上所述,黄河源区牧户生计策略受NPP变化影响。如果NPP下降,牧户会倾向于选择对草地依赖程度低的生计活动,如打工。但牧户对放牧活动的选择不受NPP变化影响。就牧户生计结果而言,NPP高而放牧收入低,这可能是由草地保护等生态工程限制牧民放牧活动引起的。而NPP越高,牧户通过出租土地获得的收入就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