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草莓灰霉病是由灰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引起的,是草莓生产中危害最大的病害之一。化学防治是防治草莓灰霉病的主要手段,二甲酰亚胺类杀菌剂腐霉利是目前灰霉病防治上大量应用的杀菌剂。同时,灰葡萄孢是杀菌剂抗药性行动委员会(FRAC)列出的抗药性风险最高的病原菌之一。因此,明确其对生产上常用药剂的抗药性现状以及在新药剂投入使用前开展抗药性风险评估对灰霉病的防治和抗药性管理具有重大意义。本研究通过区分剂量法测定了草莓灰霉病菌对腐霉利的抗性,根据抗药性分子机制建立了灰葡萄孢侵染早期草莓无症状时的腐霉利抗性快速检测体系,并评估了其对新型创制杀菌剂氟苯醚酰胺(Y13149)的抗药性风险,为氟苯醚酰胺后续用于灰霉病防治提供依据。主要结果如下:1.浙江省5个地区分离得到的200株草莓灰霉病菌对腐霉利的总抗性频率达71.5%,但主要以低抗菌株为主,占抗性菌株的69.9%;抗药性菌株在Bc OS1基因上共有3种突变类型,分别为I365S、I365N和Q369P+N373S;其中前两种突变类型均会导致灰霉病菌对腐霉利表现为低水平或中水平抗性,而Q369P+N373S类型菌株表现为高水平抗性;抗性菌株较敏感菌株的生长速率、产孢量和致病力显著降低,对渗透压和氧化胁迫更加敏感,存在明显的适合度补偿效应。2.建立了灰葡萄孢侵染早期草莓植株无症状时腐霉利抗性的快速检测体系。包含两步环介导等温扩增(LAMP),第一步检测无症状的草莓植株是否被灰葡萄孢侵染;第二步再检测引起感染的灰葡萄孢对腐霉利是否具有高水平抗性,即是否为Q369P基因型,以确定腐霉利是否能继续使用。该体系理论上能检测到低至10×10-3ng/μL浓度水平的基因组DNA,可用于灰霉对腐霉利田间抗药性的现场快速检测。3.建立了浙江省草莓灰霉病菌对型琥珀酸脱氢酶抑制剂(SDHI)类杀菌剂氟苯醚酰胺的敏感性基线,平均EC50为4.36±0.95μg/m L;该药剂与腐霉利无交互抗性,与现有的灰霉病主要防治药剂包括同为SDHI的啶酰菌胺之间均无交互抗性;通过药剂驯化共获得3株草莓灰霉病菌氟苯醚酰胺抗药性突变体,突变频率为4‰;抗药性突变体在生长速率、产孢量和致病力上有所下降,中抗突变体抗药性不能稳定遗传;因此认为草莓灰霉病菌对氟苯醚酰胺的抗性风险水平为低等或中等,建议将氟苯醚酰胺用于防治草莓灰霉病,尤其是可以通过轮用等方式用于腐霉利的抗性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