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精准脱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三大攻坚战之一。扶贫先扶智,教育人力资本在消除贫困上的重要作用,已获得全球性的共识,也是中国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的关键所在。公共教育支出是教育人力资本形成的重要来源,所以,通过公共教育支出来提升贫困家庭的教育人力资本,是实现精准脱贫的治本之策。已有文献在研究公共教育支出的减贫作用时,多集中在宏观层面,缺乏对微观层面内在机理的分析。然而,精准脱贫,不仅要关注宏观层面的总体效应,更要注重微观层面的影响。由此,本文立足于教育减贫的影响机制,将宏观和微观视角有机结合起来,通过静态和动态分析,为精准脱贫提供更好的理论支持和操作思路。在梳理已有文献的基础上,论文尝试从“贫困现状测度——宏观静态减贫——微观动态减贫”的逻辑思路,对公共教育支出、教育人力资本的减贫作用展开分析。首先,论文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CFPS),在应用等值规模对家庭人均收入进行修正处理的基础上,对中国贫困的现状,包括中国贫困程度与家庭贫困脆弱性进行了测量和分析;其次,利用发展中国家(包含中国)的数据,从静态视角和宏观层面实证了公共教育支出、教育人力资本对贫困程度作用的总体效应;最后,利用中国家庭跟踪调查数据,从动态视角和微观层面进一步考察公共教育支出、教育人力资本对家庭贫困脆弱性的影响,主要从以下两个层面入手:一是探究公共教育支出对教育人力资本的作用,主要考察公共教育支出对家庭教育支出的挤入或挤出效应;二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公共教育支出、教育人力资本对家庭贫困脆弱性的直接效应、间接效应与总效应。本文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中国贫困程度问题依然不可忽视,贫困比例仍然较高,贫困差距还在扩大。从贫困比例来看,无论用中国的官方贫困标准衡量,还是用世界银行的贫困标准衡量,2014年中国贫困比例都在9%以上;如果以相对贫困标准衡量,那么贫困比例更高,达到37.93%。从贫困差距来看,用以上三种贫困标准衡量,中国的贫困差距分别从2010年的43.52%、44.60%、46.3.5%扩大到2014年的49.47%、51.81%、52.84%。(2)中国的贫困脆弱性较为严重。在中国官方贫困标准下,2014年中国仍有高达7%的家庭在未来很有可能落入贫困;在世界银行贫困标准下,该比例上升至14.15%;在相对贫困标准衡量,这一比例更是高达48.78%。(3)从宏观减贫来看,公共教育支出有利于缓解贫困比例和贫困差距,但对贫困差距的缓解效力明显不如贫困比例。实证结果显示,人均公共教育支出每提高1%,贫困比例将降低3.48个百分点,但贫困差距仅降低0.46个百分点。(4)从微观减贫来看,公共教育支出通过以下两条路径影响家庭贫困脆弱性:一是公共教育支出通过影响家庭教育支出间接影响家庭贫困脆弱性。实证结果显示,人均公共教育支出每提高一个百分点,将平均间接降低家庭贫困脆弱性0.005个百分点;二是公共教育支出直接影响家庭贫困脆弱性,人均公共教育支出每提高一个百分点,将平均直接降低家庭贫困脆弱性0.0469个百分点。因此,人均公共教育支出每提高一个百分点,将平均降低家庭贫困脆弱性0.0474个百分点。(5)公共教育支出对家庭贫困脆弱性的间接效应存在异质性。首先,公共教育支出对家庭教育支出的挤入效应存在城乡和收入水平的差异。实证结果显示,农村家庭的挤入效应比城市家庭强,收入越低的家庭,其挤入效应越强。其次,实证结果表明,家庭教育支出对家庭贫困脆弱性的作用存在异质性。家庭教育支出的减贫效应只存在于义务教育阶段和中等教育阶段的家庭。(6)公共教育支出对家庭贫困脆弱性的直接效应存在异质性。实证结果表明,随着家庭贫困脆弱性分位点、教育层级的的提高,公共教育支出对家庭贫困脆弱性的直接作用不断增大。根据前述的研究结论,本文为完善公共教育支出结构、推进精准脱贫工作、制定更为有效的扶贫政策组合等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