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实验通过高脂饲料建立与人类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发病过程相似的NAFLD大鼠动物模型,探讨脂质代谢紊乱、胰岛素抵抗(IR)、炎症反应及信号传导通路在NAFL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观察缬沙坦对NAFLD大鼠脂质代谢、IR、炎症反应及信号传导通路的影响,为临床上对NAFLD的药物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48只雄性SD大鼠,常规给予普通饲料喂养1周后,随机分成2组:N组(正常对照组):16只;M组(高脂模型组):32只。N组给予普通饲料喂养,M组给予高脂饲料喂养。于第11周末各组分别随机处死8只大鼠,比较两组大鼠的肝组织的石蜡病理切片和血清生化的检测结果,高脂模型建立成功后,结束造模实验。于第12周开始N组改称为N0组,普通饲料喂养,每天给以生理盐水2mL/只灌胃5周;随机将高脂模型组SD大鼠分成3组:M0组(高脂模型对照组),继续高脂饲料饮食,每天给予生理盐水2mL/只灌胃5周;G0组(饮食治疗对照组),每天给以生理盐水2mL/只灌胃5周;G(缬沙坦治疗组),每天给予缬沙坦16.8mg/Kg·d灌胃5周,G0、G组改为基础饲料喂养。灌胃结束后继续饲养一周,实验结束。SD大鼠分笼喂养,饮水和进食不限。处死前隔夜禁食并称重,心脏取血离心分离血清,检测血清TG、TC、LDL、FBS、FINS;并计算空腹胰岛素抵抗指数(FIRI);取出整个的肝脏组织标本,冲洗后,称量其湿重,并计算肝指数;用ELISA方法检测肝组织TNFα、TGFβ1、Leptin和ERK1/2的含量;肝组织石蜡切片后行HE染色,评估肝组织脂肪变性程度;行Masson(马松)染色,评估肝组织纤维化程度。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果:48只大鼠在喂养过程中没有出现死亡,全部进入结果分析。1. N组、N0组与同期M组、M0组体重、肝湿重、肝指数,血清TG、TC、LDL、FBS、FIRI及肝组织TNF-α、TGF-β1、Leptin、ERK1/2水平相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2.大鼠肝脏脂肪变程度、小叶内炎症、肝细胞气球样变、肝纤维化程度变化:光学显微镜下,M组大鼠的肝脏细胞中出现小空泡样脂肪变;M0组的大鼠肝脏出现弥漫性脂肪变性,并有炎症细胞浸润和轻微的纤维化。G0组、G组脂肪变性程度有所减轻,炎症细胞浸润明显减少,坏死程度有所减轻。3.与N0组相比较,M0组SD大鼠血清TG、TC、LDL水平均明显增高,比较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G0组、G组与M0组TG、TC、LDL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G组大鼠血清TG、TC较G0组低,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4.两组大鼠血清FBS、FINS、FIRI的变化:与N0组相比较M0组SD大鼠血清FBS、FINS、FIRI水平均明显增高,比较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G0组、G组与M0组FINS、FIRI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G组与M0组FBS比较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G组与G0组FBS、FINS、FIRI比较均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5.与N0组相比较M0组SD大鼠肝组织TNFα、TGFβ1、Leptin、ERK1/2水平均明显增高,比较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G组与M0组肝组织TNFα、TGFβ1、ERK1/2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G0组与M0组肝组织ERK1/2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G组与G0组肝组织TNFα、TGFβ1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用高脂饲料持续喂养SD大鼠10周可形成与人类NAFLD发病过程相似的NAFLD动物模型;2.NAFLD形成过程中肝组织中炎症因子表达升高,ERK1/2传导通路受到受到抑制;3.缬沙坦与正常饮食对照组相比能显著降低肝组织中炎症因子的表达、改善IR和ERK信号传导通路,对SD大鼠的NAFLD有治疗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