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心脏骤停引发的血流和气体交换的中断,会导致全身器官出现缺氧,并造成永久性的心肌和神经元损伤。氧气在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和复苏后(Post resuscitation,PR)治疗的过程中都起着关键性作用。由于充足的组织供氧有助于恢复并维持心脏和大脑等重要器官的能量状态,减少缺血性损伤,因此最新的成人心肺复苏指南建议,在患者复苏过程中采用高浓度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771070);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心脏骤停引发的血流和气体交换的中断,会导致全身器官出现缺氧,并造成永久性的心肌和神经元损伤。氧气在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和复苏后(Post resuscitation,PR)治疗的过程中都起着关键性作用。由于充足的组织供氧有助于恢复并维持心脏和大脑等重要器官的能量状态,减少缺血性损伤,因此最新的成人心肺复苏指南建议,在患者复苏过程中采用高浓度氧气通气以提高患者复苏的成功率。同时为避免缺氧,指南推荐在患者复苏后持续使用纯氧通气。然而有研究发现,纯氧在生理学上的潜在副作用可能与心脏骤停后死亡率的增加相关。心脏骤停后的纯氧通气可能会产生大量活性氧,这会破坏氧化和抗氧化机制之间的平衡,引起并加重复苏后的氧化应激损伤,导致心脑功能障碍。复苏后氧气不足和氧气过量都可能会加重患者的心脑损伤,如何在提供充足氧气的同时限制氧气过量造成的再灌注损伤,以改善心脏骤停患者预后的最佳吸氧策略仍然未能确定。本研究运用心肺复苏的动物模型,探讨影响纯氧治疗作用的主要因素,为临床制定最佳的氧疗策略提供实验基础。1.通气时机和时长对纯氧治疗作用的影响。在诱发心室颤动后,将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n=16/组):1)NC:常氧对照组;2)O2_CPR:在心肺复苏期间采用纯氧通气;3)O2_CPR+PR:在心肺复苏和复苏后的前3小时内采用纯氧通气;4)O2_PR:在复苏后的前3个小时内采用纯氧通气。测量复苏后的血流动力学、血气、心脑损伤生化标志物和神经功能并进行脑组织病理分析。另取接受了相同实验流程的大鼠的脑组织,定量分析其中的氧化应激相关生物标记物水平,并与假手术组大鼠(n=6/组)进行比较。我们发现,与NC组相比,O2_CPR+PR组复苏后的平均动脉压和脑电图加权排列熵显著升高,而星形胶质源性蛋白S100B、退化神经元、氧化应激相关的生物标志物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显著降低。此外,三个纯氧通气组大鼠的96小时生存率均显著提高。2.心脏骤停类型和目标温度管理对纯氧治疗作用的影响。将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8组(n=16/组):1)室颤常温常氧组:室颤大鼠在常温下采用常氧通气;2)室颤低温常氧组:室颤大鼠在低温下采用常氧通气;3)室颤常温纯氧组:室颤大鼠在常温下采用纯氧通气;4)室颤低温纯氧组:室颤大鼠在低温下采用纯氧通气;5)窒息常温常氧组:窒息大鼠在常温下采用常氧通气;6)窒息低温常氧组:窒息大鼠在低温下采用常氧通气;7)窒息常温纯氧组:窒息大鼠在常温下采用纯氧通气;8)窒息低温纯氧组:窒息大鼠在低温下采用纯氧通气。复苏后的纯氧通气将维持3小时。对于所有接受亚低温治疗的大鼠,在复苏后会立即将其体温降低至34.0°C,并维持2小时。对复苏后大鼠的血流动力学、神经功能和生存进行分析。与室颤常温常氧组相比,室颤低温常氧组和室颤低温纯氧组的左心室射血分数显著升高,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降低。同时,室颤低温常氧组和室颤低温纯氧组的96小时生存率均有显著提高。窒息低温纯氧组的左心室射血分数和定量脑电图活动明显高于窒息常温常氧组。此外,与窒息常温常氧组和窒息低温常氧组相比,窒息常温纯氧组和窒息低温纯氧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96小时生存率显著提高。结论:综合上述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得到(1)纯氧通气的时机和时长、诱发心脏骤停的原因以及目标温度管理的应用都会影响氧疗的效果。(2)在心肺复苏的过程中,尽早开始并持续到亚低温治疗结束的纯氧通气,能通过降低氧化应激反应改善预后。(3)对于室颤引发的心脏骤停,目标温度管理的作用大于纯氧通气的作用。而对于窒息引发的心脏骤停,纯氧通气的作用大于目标温度管理的作用。
其他文献
研究背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COPD),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全球性疾病,WHO预计2030年其将成为第五大致残病因。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室内室外环境污染的增加,以及不良的生活方式导致该病在全球呈逐年迅猛上升的趋势[1-4]。COPD患者常常因为呼吸道感染、自身防御和免疫功能下降以及外界各种有害因素的影响而发生急性加重住院治疗。当慢阻肺患者合并II型呼吸衰竭时,其行动能力将受到限制,导
实验背景: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是一种以高血糖为主要表现的慢性代谢性疾病。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是主要的糖尿病类型,T2DM患者并常伴有血脂异常。糖尿病性心肌病是T2DM患者在没有心脏基础疾病的情况下出现的心功能障碍,是糖尿病主要的并发症,也是糖尿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目前缺乏针对糖尿病性心肌病的治疗药物和手段,有必要深
第一部分:哮喘疑诊患者中FeNO和血EOS的分布及其对可变呼气气流受限的预测价值研究背景:哮喘的疾病特点是反复出现的呼吸道症状和可变的呼气气流受限,全世界大约有3.58亿人受到该病的影响。与此同时,许多患者仍未明确哮喘的诊断,诊治的不及时导致他们工作效率下降,生活和心理状态也受影响。诊断不足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哮喘的临床症状没有特异性,而被全球哮喘防治倡议(Global Initiative for
背景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是以肝脏甘油三酯(TG)积累为特征的代谢应激性肝脏损伤,与胰岛素抵抗、糖尿病、肥胖等代谢危险因素密切相关,已经成为全世界最常见的慢性肝病1。嘌呤霉素敏感性氨肽酶(puromycin-sensitive aminopeptidase,PSA)是一种重要的锌金属肽酶,在多种组织中广泛表达。最近PSA被
研究背景:胰腺癌是全世界最致命的恶性肿瘤之一,每年导致33万多人死亡,是男女癌症死亡的第七大原因。在所有胰腺癌中,胰腺导管癌(PDAC)是最常见和最具侵袭性的类型,约占所有胰腺肿瘤的90%。胰腺癌的5年生存率低于5%,主要原因在于其缺乏可行的早期筛查发现和有效治疗的方式。80%-90%的患者在确诊时肿瘤已不可切除,此外,胰腺癌对大多数化疗试剂和免疫治疗效果不佳,手术后长期预后不良。胰腺癌治疗主要有
皮质发育障碍(Malformations of cortical developmen,MCD)是一类以中枢神经系统发育异常为主要特征的疾病,是难治性癫痫的主要病因。局灶性皮质发育不良(Focal cortical dysplasia,FCD)和结节性硬化症(Tuberous sclerosis complex,TSC)是皮质发育障碍最重要的两个亚型。局灶性皮质发育不良Ⅱb(FCDⅡb)和结节性硬
肺癌是全球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癌症,其中约85%是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rcinoma,NSCLC)。对于大多数错过最佳手术时机或发生远处转移的NSCLC患者,分子靶向治疗可有效抑制肿瘤生长,延长患者生存期。厄洛替尼是经典的一代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tyrosine kinase i
背景及目的:间质性膀胱炎/膀胱疼痛综合征(Interstitial cystitis/Bladder pain syndrome,IC/BPS)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慢性膀胱炎,其显著临床表现为会阴部和耻骨上疼痛,常伴随尿频、尿痛、夜尿昼尿增加等症状。IC/BPS主要的病理变化为膀胱炎症、膀胱上皮损害、肥大和淋巴细胞浸润等,但其具体的病因仍不清楚。越来越多证据表明,膀胱传入神经敏感化在IC/BPS中起着
1目的采用SD大鼠冲击伤复合30%总血容量(Total blood volume,TBV)失血性休克动物模型,通过不同复苏时间点、复苏方式、复苏液体种类进行液体复苏治疗,探究不同复苏时间点和液体复苏方案的效果与特点,探讨冲击伤复合失血性休克早期救治的液体复苏治疗原则与方案。2主要研究内容和方法2.1大鼠冲击伤复合30%TBV失血性休克模型伤情特点观察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单纯冲击伤组、单纯失血性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