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蝉虫草(Cordyceps cicadae(Miq.)Massee)是寄生于大型蝉若虫上的一种虫生真菌。本文对人工培育的大蝉虫草的抗菌活性、挥发性物质和主要化学成分等方面进行了较为系统而深入的研究,内容具体包括:大蝉虫草无性型菌株RCEF6202的液体、固体和人工诱导子实体培养,并对这3种不同人工培养物分别进行抑菌试验筛选(杯碟法),根据抑菌效果选出研究抗菌活性的最佳指示菌;利用质谱导向的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对大蝉虫草发酵液乙酸乙酯萃取物中的活性组分进行了跟踪分离,从而制备得到较纯的抗菌活性化合物,并根据该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HPLC-MS、NMR等相关波谱数据鉴定其化学结构;选用同时蒸馏萃取法进行提取3种不同人工培养物的挥发性成分,利用气相质谱联用仪对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对大蝉虫草3种人工培养物的主要化学成分进行分析与比较。抑菌试验结果表明:大蝉虫草平板菌丝体、摇瓶菌丝体和子实体的水和甲醇提取物对枯草芽孢杆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苏云金芽孢杆菌、黑曲霉、白色念珠菌等6种指示菌都没有抑制作用;大蝉虫草平板菌丝体和摇瓶菌丝体的乙酸乙酯萃取物对黑曲霉和白色念珠菌有微弱的抑制作用;大蝉虫草摇瓶发酵液的乙酸乙酯萃取物对黑曲霉和白色念珠菌也均有抑制作用,但其对白色念珠菌的抑菌效果更好,抑制作用最为明显,即选取白色念珠菌为研究抗菌活性的最佳指示菌。以抑制白色念珠菌为指标,利用质谱导向的制备高效液相色谱对大蝉虫草发酵液乙酸乙酯萃取物中的活性组分进行了跟踪分离,并获得了纯度较高的抗菌活性化合物。同时利用了质谱分析和核磁共振分析,确定了该抗菌化合物为多球壳菌素。GC-MS分析结果表明:大蝉虫草摇瓶发酵菌丝、平板菌丝和子实体分别鉴定出18种、13种和16种挥发性物质。3种人工培养物挥发性物质的类型主要为醇类化合物、苯类化合物、酯类化合物、醛类化合物、醚类化合物和酸类化合物等。大蝉虫草3种人工培养物挥发性物质均含有1-辛烯-3-醇、2-癸烯-5-内酯、丁羟基甲苯、棕榈酸和4-羟基-3-叔丁基-苯甲醚5种化合物,该5种化合物总量占各自总挥发性物质的69.85%、77.11%和79.87%,对大蝉虫草浓郁气味起到主导作用。主要成分分析结果表明:3种人工培养物的粗蛋白相差不大;粗脂肪的含量从大到小依次为平板菌丝体(2.65 g/100g)、摇瓶发酵菌丝体(2.50 g/100g)和子实体(1.64 g/100g);多糖在大蝉虫草3种人工培养物中的含量为子实体(8.66g/100g)>摇瓶发酵菌丝体(7.53g/100g)>平板菌丝体(7.22g/100g);腺苷在摇瓶发酵菌丝体中含量最高,平板菌丝体和子实体中稍低,胞苷在子实体体中的含量最高,显著高于摇瓶发酵菌丝体和平板菌丝体;摇瓶发酵菌丝体(34.97g/100g)和子实体(34.91g/100g)中的氨基酸含量相当,略高于平板菌丝体(34.27g/100g),必需氨基酸的含量以子实体(12.82 g/100g)中最高、摇瓶发酵菌丝体(11.42g/100g)次之、平板菌丝体(10.56g/100g)最少;大蝉虫草3种人工培养物都含有较高含量的Mg、Ca、Al、Se等矿质元素,Mg、Se的含量尤其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