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辣椒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病毒病是我国辣椒生产上主要病害之一,已鉴定出侵染为害我国辣(甜)椒的病毒有28种。广东省是我国主要辣椒种植区之一,病毒病为害也十分严重,但目前还没有对为害广东省辣椒的病毒种类进行系统调查与鉴定。本论文对广东辣椒8个主要种植区进行了调查与病样采集,应用小RNA深度测序及RT-PCR检测技术,鉴定出侵染广东辣椒的病毒种类;克隆与序列分析了辣椒叶脉斑驳病毒(Chilli veinal mottle virus,ChiVMV)基因组全序列,测定了其致病性;评价了16种植物病毒药剂对辣椒病毒病的防治效果。取得以下研究结果:1.在广东省茂名、梅州、韶关、佛山、广州、惠州、江门和湛江等8个辣椒种植区进行调查,辣椒病毒病在这些产区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与为害,田间病株率一般为5%~30%,严重可达100%。田间病株症状以花叶为主,同时伴有叶片畸形、皱缩、泡状突起等。2.应用小RNA深度测序及比较分析鉴定出辣椒病样中病毒的种类,从茂名、梅州和韶关这3个地区的7个混合病样品检测到18种病毒,包括辣椒轻斑驳病毒(PMMoV)、甜椒(辣椒)内源病毒(BPEV)、烟草轻型绿花叶病毒(TMGMV)、辣椒叶脉斑驳病毒(ChiVMV)、甜椒脉斑驳病毒(PVMV)、黄瓜花叶病毒(CMV)、辣椒黄化卷叶病毒(PYLCV)、辣椒环斑病毒(ChiRSV)、马铃薯Y病毒(PVY)、辣椒褪绿病毒(CaCV)、蚕豆萎蔫病毒(BBWV-2)、辣椒隐症病毒(PCV)、甜菜西方黄化病毒(BWYV)和烟草脉明病毒(TVCV)、Pepper vein yellows virus(PeVYV)、Nicotiana tomentosiformis endogenous pararetrovirus(NtoEPRVs)、Gloxinia tospovirus(Glotospov)。根据小RNA深度测序结果及GenBank上已登录的相应病毒基因组序列,分别对每种病毒设计2对引物,对测序用的病样进行RT-PCR检测与验证,成功地检测到16种病毒的目的片段,仅TVCV和LycEPRVs未检测到。上述16种病毒中,PYLCV、BWYV、PeVYV、Glotospov、NtoEPRVs等5种病毒侵染辣椒是中国大陆首次报道,其余11种侵染辣椒在国内已有报道。广东优势病毒为PVMV、ChiVMV、PVY、PMMoV及PeVYV。3.从每种病毒的2对引物中筛选出1对扩增效果较好的引物,对佛山、广州、惠州、江门、梅州、湛江、茂名、南雄等地125份辣椒病毒病疑似病样进行RT-PCR检测,结果显示,124份样品为阳性,共检测出18种病毒。根据检出率依次为NtoEPRVs(57%)、PMMoV(44%)、BPEV(33%)、TMGMV(31%)、ChiVMV(30%)、PVMV(30%)、PeVYV(26%)、CMV(18%)、PYLCV(17%)、ChiRSV(17%)、PVY(15%)、CaCV(14%)、BBWV-2(10%)、Glotospov(10%)、PeCPV(9%)、TMV(4%)和BWYV(3%)。以马铃薯Y病毒属病毒最多,不同地区的优势病毒不同。在125份病样品中,仅9份病样品中存在一种病毒,其余样品中均含3种或3种以上病毒,复合侵染检出率高达93.55%,说明广东省辣椒病毒种类复合侵染严重。4.成功克隆ChiVMV广东分离物(ChiVMV-GD),该病毒基因组全长为9721 nt(GenBank登录号:KU987835),包含一个单一开放阅读框(ORF),长度为9270 nt,编码的多聚蛋白长度为3089个aa。与海南分离物亲缘关系最近(同源率96.9%),与四川、云南分离物亲缘关系较远。室内人工接种,ChiVMV-GD可侵染辣椒、三生烟、普通烟;在辣椒上的症状主要表现为新叶上不规则暗绿斑驳,深绿部分通常伴有泡状凸起,叶缘皱缩或卷曲,严重时叶片变小畸形、线叶;在三生烟及普通烟上均为枯斑症状。5.收集了21种不同辣椒品种,以ChiVMV-GD为毒原,比较不同辣椒品种的抗病性。结果显示,14号辣椒品种的抗性最好,发病指数为0,其次为13号品种,病情指数为3.24,汇丰一号抗性最差,病情指数为75.46。不同辣椒品种抗病性差异较大。6.收集了16种我国生产上常用的植物病毒病药剂,评价其对辣椒病毒病的防治效果。结果显示,宁南霉素水剂防效最高,为35.71%;其次是毒氟磷粉剂(30.36%)和阿泰灵粉剂(20.26%),其余13种药剂的防效均低于20%。这些药剂对辣椒病毒有一定的防治效果,但整体防效均较低,药剂间防治效果差异也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