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事人取证的程序保障研究

来源 :华东政法学院 华东政法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anhuaic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现行民事诉讼法虽然对当事人取证权利作出了规定,但由于缺乏相应的程序保障,当事人的取证权只能是徒有其名,取证难的问题一直难以得到根本解决。特别是随着民事诉讼审判方式改革引发的诉讼制度变革的深入,当事人主义的因素被越来越多地植入,当事人的主体地位得到强调,表现之一就是其举证责任的强化。但举证责任的强化却没有获得相应的权利保障之前提,即对于当事人的取证权利没有相应的程序保障。这就使得当事人无法完成举证重任,从而可能使审判方式乃至整个民事诉讼制度改革的初衷都化为乌有。要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加强对当事人取证权利程序保障的研究,从而对推动民事诉讼制度改革起到积极的作用,也有益于我国民事诉讼理论的研究。本文从当前取证制度的立法和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切入,在论证了当事人取证的诉讼价值基础上,明确了加强当事人取证权利程序保障的必要性。随后对当事人取证权利程序保障进行了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的一般考察,在结合国外的实践和我国的具体情况基础上,对我国当事人取证权利的程序保障提出了设计构想,并指出了其实现的社会条件。全文共分五部分。第一部分:导言。从当前取证制度的立法和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切入,表明了<WP=4>研究当事人取证程序保障的现实意义。第二部分:就建立当事人取证权利程序保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进行理论阐述。文章从当事人取证与诉讼证明、诉讼效率、程序正义和诉讼公正等方面进行了分析,论证了当事人取证的诉讼价值,从理论上阐明了保障当事人取证权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第三部分:从理论和实践的层面对当事人取证程序保障作一般性的考察和分析。此部分着重探讨了诉讼本体论、诉讼主体论和诉讼证明论等诉讼基本理论对当事人取证程序保障设置的影响,揭示了当事人主义、职权主义和超职权主义等诉讼模式下当事人取证程序保障的具体样态,并详细介绍了国外当事人取证权利程序保障的具体制度设置。通过考察分析,作者认为:当事人取证程序保障不仅仅是一个制度设置的问题,更表现为一种由一定诉讼理论支撑的一定证据模式的必然选择。在我国民事诉讼理论不断引进当事人主义因素的情形下,应该借鉴国外的相关规定,结合我国的实际来确定我国的证据制度模式,在此基础上构建我国当事人取证权利的程序保障制度。第四部分:我国当事人取证权利程序保障的构想。文章认为,我国应确定以法定证据为主,自由心证为辅的证据制度模式,通过制定证据法来完善民事证据法规,从而构建起相应的审前程序和具体的诉讼制度,建立系统的当事人取证程序保障制度。第五部分:结语。文章认为,书面的制度设置要在实践中落实必须依赖于人们观念的转变和社会崇尚法律理念的形成,唯此才能真正实现对当事人取证权利的程序保障。
其他文献
1946年6月,蒋介石撕毁“停战协定”,迫不及待地调兵遣将,大举进攻解放区,发动了全面内战。为粉碎敌人的全面进攻,我军执行毛主席“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的作战方针,
突然而至的重大任务1970年11月下旬的一天,我突然接到中南海保健处处长卞志强大夫的通知,要我住到中南海里面接受任务。第二天,我携带有关书藉、资料和简单生活用品,住进了中
《合同法》颁布以来,围绕着第51条的无权处分制度,争议不断.无权处分似乎纷繁复杂,让人难以看清面目.该文尝试为解决无权处分问题提供思路.第一章是对无权处分的一个概述.不
以课程教学方式方法改革作为支点践行教学改革,采用基于问题的学习(PBL)结合临床情景模拟法的行为引导型教学模式,对中医药院校的护理本科课程教学进行实地研究,着力于“行为
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特别是儒家文化对我国根深蒂固的影响,尊老敬老的历史在我国已经流传了很久,老年人李颖受到尊敬和爱戴。由于年龄的增长是一个发展的过程,老年人在年轻的时候
2011年是建党90周年,也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为抢抓机遇、乘势而为,推动职业教育在新的阶段实现又好又快发展。西北煤机高级技校(西北外事中专学校)以“创先争优”活
编者按:学习是每个人一生最幸福的探索之旅,学习能使自己精神强大,视野广阔,志存高远,明辨是非。省委教育工委宣传部部长、省教育厅社政处处长汪立夏同志结合自己参加江西省首期优秀中青年干部专题培训班的学习感悟,阐述了作为党的干部,在新的时期如何努力加强党性修养,进一步坚定自己的理想信念,为党为人民作出新的贡献。本刊特发此文,以飨读者。    能参加这次全省优秀中青年干部专题培训班,不仅是一次难得的学习机
本文分析牛呼吸疾病综合征流行特征与病原学特征以及病因,通过临床诊断和实验室诊断后,制定牛呼吸疾病综合征的治疗方案,提出针对性防治措施,降低牛呼吸疾病综合征的发病率和
虚构角色的兴起始于角色的商品化潮流.当角色可以被用于作品之外的商品、商标之上达到促销的目的,或者从原作中剥离出来进行后续的创作,这时的虚构角色就脱离了产生它的原作,
本文将关于公司法的实质的讨论引出传统民商法、经济法的部门法框架,试图找到公司法论争的大前提,在此我们引入了“公司法精”这一概念,认为公司法的精神是指决定公司法的产生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