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和谐文化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中国传统文化和谐思想为内核,融思想观念、思维方式、理想信仰、价值取向、社会风尚、道德准则、行为规范、制度体制于一体的一种文化样态。和谐文化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的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和谐社会建设的精神动力源泉。 文化的发展取决于生产方式的发展,生产方式发生变革,文化也随之发生改变。在人类社会不同的发展时期就会有不同的文化样态存在。和谐社会作为一种社会状态,需要一定的文化状态与之相适应并为其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和谐文化作为和谐社会占主导地位的生存方式和生活样式,渗透到社会生活和个体生活的方方面面,集中体现在各种社会意识之中,体现在精神性的对象化成果之中。 和谐文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成果,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产物。中华传统文化是和谐文化之根本,马克思主义是和谐文化之灵魂,西方文化是和谐文化之参照,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践是和谐文化之载体。对于和谐文化及其建设研究,要从纵横两个维度入手,以和谐思想的产生和演变为经,以中西文化的当代发展为纬,将“实证性的历史文化资源”和“范式性的思想理论资源”有机结合起来。 对于和谐文化及其建设研究,要全面深入地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挖掘和谐思想,并吸收世界上一切民族文化中的优秀和谐思想,更要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和中国共产党的当代领导核心成员的思想中挖掘和谐思想。马克思恩格斯的共产主义文化思想、列宁的无产阶级文化思想、毛泽东从新民主主义文化到社会主义文化的论述、邓小平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思想、江泽民的先进文化思想、胡锦涛的文化和谐思想既是历时态的和谐文化思想渊源,又是和谐文化理论形成和发展的历史和逻辑轨迹。和谐文化建设的意识形态属性只有在马克思主义唯物与辩证的思维方式中,进行系统的现实考量和价值规范中才能把握和保证马克思主义方向。 对于和谐文化的内涵、本质、特征、功能、价值取向、建设路径和建设主体品质的提升的解读涉及到理论依据和视角的问题,不同的理论根基和视角会得到不同的结论。中国传统文化的“和合”理论、西方发达国家的多元文化理论都对和谐文化提出了各自解读,只有马克思主义及其唯物辩证法才为和谐文化及其建设提供了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理论基础,为和谐文化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开辟了新的场域。这既克服了文化研究中的复古主义,又克服了文化研究中的虚无主义。 在马克思主义视域下,融中国传统文化精华和当代进步思想为一体的文化样态,是引领和推动中国社会前进的伟大旗帜。和谐文化及其建设是和谐社会建设的内在要求,是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和长期任务,这是和谐文化研究的唯物论,同时,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践中孕育的和谐文化是推动社会主义社会发展和进步的重要力量。和谐文化及其建设又对和谐社会建设提供价值支撑,对和谐社会建设起到精神动力作用,这是和谐文化研究的辩证法。只有既坚持和谐文化研究中的唯物论又坚持辩证法,才能保证和谐文化的马克思主义方向,才能真正使和谐文化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中发挥先进文化的引导作用,建构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家园,真正实现和谐社会及其成员的文化自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