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威廉·卡洛斯·威廉斯是美国二十世纪代表诗人之一,其创作前期受到T.S.艾略特诗歌的冲击,未能得到大众广泛的认可。在二十世纪中后期,其作品才逐渐被读者所接受,创作手法也受到当时一批年轻诗人的青睐。威廉斯在其诗歌创作中大胆创新,无论是在诗歌形态、韵律、节奏还是在用词上,都采用了传统与创新相结合的手法,即意识成分与无意识成分的结合。他的这一全新的诗歌创作手法无疑对当时诗坛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同时也对推进诗歌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从柏拉图到弗洛伊德,在意识和无意识的问题上,他们均回避了对其形成过程的解释。本文将从意识及无意识的形成假设出发,对威廉斯的诗歌加以解读。
本论文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为绪论部分,着重介绍作者生平和主要文学成就,分析对比国内外对其研究现状及成果,凸显论文选题意义并提出意识及无意识的形成假设。
第二部分由三章构成,是论文的主体部分。该部分依据意识及无意识的形成假设,分别从形态、韵律、节奏及措辞上对威廉斯诗歌中意识成分和无意识成分加以解读,提出三重挣扎以及由此引出的挣扎循环。
第一章从形态、韵律、节奏及措辞出发,通过分析威廉斯诗歌,呈现其诗歌中的意识成分,从而体现出诗人在创作时受到了规则和惯例的影响。
第二章同样从形态、韵律、节奏及措辞出发,通过分析威廉斯诗歌,呈现其诗歌中的无意识成分,从而体现出诗人在创作时,亦充分发挥了自我创造力。
第三章从挣扎的根本要素,即意识成分和无意识成分以及挣扎的产生源泉,即诗歌的三个基本存在形式出发,通过分析作者与诗歌的关系层面、诗歌与读者的关系层面以及读者自身层面,发现其诗歌所引发的三重挣扎以及挣扎循环。
第三部分为结论部分,论文通过第二部分的梳理和论证力图得出以下结论:第一重挣扎,即作者与诗歌的关系层面,威廉斯诗歌中意识和无意识成分的交织体现作者内心的挣扎;第二重挣扎,即诗歌与读者的关系层面,读者在欣赏分析其诗歌的过程中,对其诗歌中意识和无意识成分的区分及甄别引发读者内心的挣扎;第三重挣扎,即读者自身层面,当读者在阅读活动中进行再创作时,由威廉斯诗歌输入的无意识成分与读者自身的意识成分相融合,从而引发读者自身的矛盾挣扎。由以上三重挣扎形成挣扎循环,即:诗人(作者、读者)→诗歌(创作)→读者(作者)→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