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观察前交叉韧带(ACL)损伤后应用自体骨-髌腱-骨可吸收界面螺钉固定法和髂胫束螺钉固定法重建ACL后1~3年的中期临床疗效,探讨不同方法自体移植物和固定方式与临床效果的相关性。为关节镜下ACL损伤自体移植物的重建总结出合理实用的方法。 方法:选取32例应用自体骨-髌腱-骨界面螺钉固定法做为观察组(BPB组);30例应用髂胫束螺钉固定法做为对照组(IT组),对术后的Lachman试验、轴移试验等关节稳定性评价,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IKDC)评分、Lysholm评分、关节的活动度以及大腿周径变化进行观察对比,并运用统计学手段分析。 结果:62例患者分别行手术治疗,常规功能煅练,经过比较,两组在Lachman试验无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30),前抽屉试验无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03),轴移试验无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47),Lysholm评分、IKDC评分活动水平无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67),膝关节活动度(P=1.0)及大腿周径无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髌股痛有差异(P<0.05),BPB组术后髌股痛率比IT组要大。 结论:自体骨-髌腱-骨和自体髂胫束皆为前交叉韧带的有效替代物,可有效应用为前交叉韧带的重建,皆为前交叉韧带重建的有效方法。BPB组术后髌股痛率大,从这一方面而言,髂胫束螺钉固定法重建ACL更具有优越性。术后早期系统有效的功能锻炼是促进术后功能恢复的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