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卵泡期和黄体期连续促排在高龄患者中实施辅助生殖技术的可行性

来源 :温州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yyangxi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40岁及以上高龄不孕患者在实施辅助生殖技术时,予卵泡期促排卵取卵后继续予黄体期促排卵的可行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接受体外受精或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胚胎移植(in vitro fertilization/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embryo transfer, IVF/ICSI-ET)助孕的53位40岁及以上的高龄不孕患者,在卵泡期行自然周期、微刺激及高孕激素状态下促排卵(progestin-primed ovarian stimulation, PPOS),自然排卵或取卵后继续予黄体期促排卵治疗共106个周期的获卵数、正常受精数、受精率、优质胚胎数、可利用胚胎数、优胚率等。  结果:  106个卵泡期和黄体期连续促排周期中,共获卵193个,可利用胚胎数106个,优质胚胎数70个,行全部胚胎冷冻。其中卵泡期促排周期中,4个周期未获卵,余49个周期共获卵77个,正常受精卵子数41个,可利用胚胎数35个,优质胚胎数27个,卵泡期促排获卵后继续予黄体期促排卵周期中,3个周期未获卵,余50个周期共获卵116个,正常受精卵子数77个,可利用胚胎数71个,优质胚胎数 43 个。黄体期促排的平均获卵数[ ( 2.19 ± 1.59 )vs (1.45±1.07),P=0.012],正常受精卵子数[(1.45±1.08)vs(0.77±0.72),P=0.001],可利用胚胎数[(1.34±1.21)vs(0.66±0.73),P=0.002]均显著高于卵泡期。优质胚胎数[(0.81±0.90 )vs(0.51±0.75 ),P=0.081];受精率[66.4%vs53.2%,P=0.067],优胚率[60.6%vs77.1%,P=0.09]均无统计学差异。  结论:  卵泡期和黄体期连续促排对40岁及以上的高龄高龄患者而言,可获得理想的获卵数、受精数和优质胚胎数,黄体期促排相较于卵泡期能获得更多的卵子、优质胚胎及可利用胚胎数,为后续冻融胚胎移植提供更多的机会,是一种安全、简单、经济、高效、可行的补充方案。
其他文献
计算机等现代信息技术发展迅速,信息技术已经被广泛地运用到教学中,把信息技术运用到小学数学教学中,有利于小学数学教育教学的发展。正是基于此,数学教师要将信息技术和小学数学这门课程完美融合。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加入信息技术的内容,可以使学生对数学更感兴趣,使他们对学习数学充满热情,积极性更加高涨。  教育部在新课标中进行了以下规定,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加入信息化的教学方法,利用计算机等多媒体方式可以使小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