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细菌耐药性问题已经引起世界各地的广泛关注,规范合理使用抗生素已迫在眉睫。虽然欧盟已经禁止将部分抗生素作为生长促进剂添加在动物饲料中,但是细菌耐药性并没有因此消失,一方面是原因是抗生素仍是治疗动物疾病的主要用药,另一方面,饲料高铜可能对细菌耐药性存在一定的协同作用。细菌在动物肠道这个复杂的环境中,面对重金属和抗生素的双重压力,很容易对二者产生抗性,那么细菌对重金属抗性及耐药性之间是否存在联系?如果存在,那么具体联系如何?撤除饲料中的抗生素和无机铜能否缓解细菌的耐药性和重金属抗性呢?本论文拟围绕上述三个关键问题开展深入系统研究,试验分为三个部分: 试验一不同铜水平日粮对头孢噻呋处理的大鼠粪源大肠杆菌耐药性的影响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铜水平日粮和头孢噻呋对肠道中大肠杆菌铜抗性水平和耐药性的影响,并对耐药菌进行抗性基因检测及ERIC PCR指纹图谱分型,探讨铜和头孢噻呋在肠道大肠杆菌耐药性形成过程中的协同关系。试验以30只雄性SD大鼠为试验模型,根据无铜基础日粮中铜的添加水平将其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只,分别为缺乏组(D组,铜添加量:0 mg·kg-1),对照组(C组,铜添加量6 mg·kg-1)以及临界组(M组,铜添加量:240 mg·kg-1)。预饲1周C组日粮后,所有动物根据组别分组饲喂8周,构建不同铜水平下的动物模型。随后,在原有分组基础上将上述3组又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共6组。试验组大鼠连续灌喂6天治疗剂量(10 mg·kg-1)盐酸头孢噻呋,对照组灌喂同等体积食用油,停止灌药,继续分组饲喂不同铜水平日粮。分别采集29,50,84,93,99,113,127日龄新鲜粪便样品,分离并鉴定大肠杆菌。采用CLSI推荐的琼脂稀释法,对分离株进行抗生素和铜敏感性检测。并对分离的耐药菌进行抗性基因检测和ERIC PCR指纹图谱分型。结果表明:抗生素使用前,不同铜水平日粮对大鼠粪源大肠杆菌的铜抗性和耐药性没有显著影响。灌喂6天治疗剂量的盐酸头孢噻呋后,M-CTO组分离的耐药菌数目显著增加(P<0.05),C-CTO组的高耐铜率显著高于其对照组及抗生素使用前的C-CTO组(P<0.05)。综上所述,在头孢噻呋的介入下,饲料高铜对耐药菌数目的增加具有促进作用。 试验二定量分析头孢噻呋处理前后各铜水平组大鼠粪样blaCTX-M-9基因变化 本试验旨在研究头孢噻呋处理前后,不同铜水平组大鼠粪源耐药基因的携带情况,并通过定量分析耐药基因水平变化,探讨抗生素和铜对细菌耐药性形成的影响。本研究依据上一章的动物试验设计,对试验前期和试验期各组大鼠粪样3种耐药基因进行常规PCR检测,并通过定量PCR分析blaCTX-M-9耐药基因的水平变化。基因常规检测结果表明:29d(预饲1周C组日粮后),D、C、M各组均检测到不同程度的耐药基因携带情况;84d(分组饲喂日粮8周后),检测到的阳性样本数减少;93d(灌喂6天抗生素后),阳性样本数增加。定量分析各时间点blaCTX-M-9耐药基因水平变化:29d,M组对照组的耐药基因水平极显著高于其试验组(CTO)(P<0.01),D、C-CTO组与其对照组之间无显著差异;93d,各CTO组的耐药水平显著升高(P<0.05);99d(休药1周后),各CTO组的耐药水平均显著下降(P<0.05);113 d(休药3周后),各CTO组耐药水平显著低于93 d(P<0.05),并且,M-CTO组的耐药水平显著高于D-CTO组(P<0.05)。综上所述,头孢噻呋的使用对不同铜处理组大鼠粪样blaCTX-M-9耐药基因水平变化存在显著影响,高铜对耐药基因的维持可能起到一定促进作用。 试验三撤除教槽料抗生素和无机铜对哺乳仔猪粪便大肠杆菌耐药性的影响 本试验旨在通过比较采食商品教槽料(含抗生素和无机铜)和自配教槽料(不添加抗生素和无机铜)苏淮哺乳仔猪粪便中氨苄西林(AMP)、四环素(TET)、头孢噻肟(CTX)耐受肠杆菌数的差异和分离自CTX-Mac平板大肠杆菌耐药性的变化,剖析和探讨撤除饲料中的抗生素和无机铜对缓解猪源大肠杆菌耐药问题的可行性与意义。选用9窝27头7日龄哺乳仔猪,随机分为3组,每组3窝9头仔猪,从14日龄开始W0组饲喂商品教槽料,W1和W2组饲喂不同的自配教槽料,30日龄断奶,采集每头仔猪7日龄和30日龄的粪样,进行Mac平板和TET、AMP、CTX-Mac平板计数,并用琼脂稀释法检测分离自CTX-Mac平板大肠杆菌的多种抗生素和铜MIC值。结果显示:7日龄时,各组仔猪粪样的肠杆菌数以及AMP、TET、CTX耐受肠杆菌数均无显著差异;30日龄时,W1组的AMP耐受、W2组TET耐受肠杆菌数显著低于W0组(P<0.05),W1和W2组CTX耐受肠杆菌数及其比例均极显著低于W0组(P<0.01)。除1株外所有的大肠杆菌均对TET和AMP耐药,约45%的大肠杆菌耐受氟苯尼考(FLO),约15%的大肠杆菌耐受环丙沙星(CIP),并不受教槽料中抗生素和无机铜撤除与否的影响。大肠杆菌对庆大霉素(GEN)和萘啶酸(NAL)的敏感性表现出一定程度的此消彼长趋势,对NAL敏感性的降低伴随着对GEN敏感性的升高。30日龄时,W0组大肠杆菌的铜抗性显著高于W1和W2组,菌株的铜抗性降低时,其GEN的耐药率显著升高(P<0.05)。综上,撤除教槽料中的抗生素和无机铜可显著降低仔猪粪便中AMP、TET、CTX耐受肠杆菌数和比例,并显著提高大肠杆菌对铜的敏感性。但是短时间抗生素和无机铜的撤除无法立刻缓解猪源大肠杆菌对TET和AMP的高耐受现象。大肠杆菌对GEN和NAL的敏感性之间、对铜和GEN的敏感性之间存在一定的此消彼长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