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丁戊奇荒”是光绪年间发生在华北地区的一场罕见的旱灾饥荒,这场灾荒波及河北、河南、陕西、山西、山东等省份,从灾荒显现到大部分省份救灾的结束长达六年之久,被波及到的各省受灾严重,呈现不同的状况。河南是“丁戊奇荒”的重灾区之一,光绪三年(1877年),全省报灾县数达到了87个。其中陕州、怀庆、卫辉、开封等府州被灾最为严重。从北至南,林县、安阳、滑县、新乡、获嘉、淇县、浚县、新安、荥阳、武陟、陕县、巩县、宜阳、洛宁、阌乡、孟县、阳武、考城、卢氏、灵宝、嵩县、郑县、项城、济源、修武、中牟、许昌、正阳、商水、郾城、西平、通许、太康、长葛、淮阳、扶沟、临颍、方城、唐河、邓县、南召等县中,大部分县均有民饿死,甚至出现了人相食的惨烈现象。发生灾荒后,河南地方政府隐匿灾情赈灾不力,导致河南灾情进一步恶化。袁保恒是河南“丁戊奇荒”中的重要人物,他清正廉明,位居刑部左侍郎回乡帮办赈扶,日夜为救灾操劳。袁保恒连陈奏折,向清政府奏明了受灾的真实状况。为了给河南赈灾筹集更多的钱粮、安置灾民、救助灾民,袁保恒还不断给全国各省认识的官员或河南籍官员写信求助,并写家书让家人出钱出粮救济族人,救济受灾的难民。正是袁保恒积极的努力,大量的灾民得到救助。由于赈灾事务繁杂,他经常食宿无定、身心憔悴,又不幸感染霍乱,年仅五十二岁就死在赈灾前线,百姓闻袁侍郎病故,无不痛哭流涕。在短短的两年时间里,袁保恒利用个人关系四出求助,为河南筹集了大量的钱粮,为河南的赈灾以及灾后的重建打下了重要基础,为河南的赈灾做出了重要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