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双及物构式作为人类语言的一种普遍现象,在句法语义研究中占据着独特的地位,并且一直是语言学家们关注的焦点。结构主义和生成语法学家对英汉双及物构式的诸多问题进行了研究,有的停留在对该构式的动词分类上,有的关注双及物构式和与格的联系。尽管这些研究都取得了一定成就,但是,现有的研究大多是对英语双及物构式和汉语双及物构式的单独研究,很少有人对这两种构式做过系统的对比研究。鉴于此,本文试图以构式语法理论为基础,借鉴认知语言学范畴化理论,对英汉双及物构式在界定,核心构式义和构式与动词的整合三个方面进行对比研究,在分析二者异同原因的同时,探讨了人类语言尤其是英语和汉语的共性及个性。构式语法理论认为,构式是形式和意义的对应体,小句构式是对日常事件的抽象化。构式具有独立于其构成成分特征的构式义。Goldberg认为,作为形式意义对应体的双及物构式句法结构表现为VNN,它的典型意义表示“施事将受事成功地转交给与事”。双及物构式也表现出典型性效应,由其典型意义和一系列处于边缘位置的非典型意义构成,构式范畴中非典型意义为典型意义的隐喻拓展。本文首先根据Goldberg对构式的定义,讨论几个有争议的句法表达是否能被纳入双及物构式范畴之内。通过比较发现:(1)称呼和获取范畴类能纳入英、汉双及物构式。(2)在汉语里有些结构虽然有VNN句法表现,但没有“转移”语义,因此不属于双及物构式。然后我们比较了双及物在英、汉语中的典型意义。我们以充分的证据证明双及物构式典型意义在英语中是“有意的给予性转移”,而在汉语中既可以是“有意的给予性转移”也可以是“有意的获取性转移”。最后我们比较在英、汉语中双及物构式与动词的整合状况。我们发现:(1)典型的双及物动词可以同时进入两种双及物构式,且构式语义相同。(2)创造类动词只能进入英语双及物构式。(3)获取类动词进入英语双及物构式时,构式表示“给予性转让”意义,但当获取类动词进入汉语双及物构式时,构式表示“获取性转让”意义。(4)在汉语里存在一类双向动词如“借”,当这类动词进入双及物构式时,构式要根据具体的语境来判断构式的语义是“给予性转让”还是“获取性转让。通过以上三方面的对比研究,我们发现双及物在英、汉语中存在的共同点有:(1)英语和汉语中都存在双及物构式,二者具有相同的句法特征NP+V+NPi+NP2及构式语义“致使转移”(CAUSE-TRANSFER)。两种构式的论元角色(agent,recipient,patient)具有相同的原型特征。(2)典型的双及物动词可以同时进入两种双及物构式,且构式语义相同。两种构式的语义可以通过隐喻进行引申。英、汉双及物构式的不同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双及物构式在英、汉语中的范围不同。(2)英语双及物构式的典型语义为“给予性转让”,汉语的双及物构式则同时包括“给予”和“获取”两种类型。(3)进入英汉双及物构式的动词存在较大差异,主要是因为双及物构式在英语中比在汉语中对动词有更高的压制力。英汉双及物构式的异同可以从人类认知、语法化及文化差异方面得到部分解释。语言是人类对客观世界认知的反映,人类对于同一事物的认知反映在很多情况下有着相同或相似的地方。双及物构式的基本意义是把事物从一处传递到另一处,这在两种语言中从认知上来说是相同的。两种语言存在的差异主要是由于它们所赖以生存的文化主体的差异,英语注重形合,而汉语注重意合。英语语法化程度比汉语高。两种构式的异同也反映了英汉两种语言的共性与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