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土地是人类活动的基本物质载体,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生产要素,合理高效配置土地资源是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城乡生产要素双向自由流动和公共资源合理配置是城乡融合发展的重点内容。合理配置土地资源,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对于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当前我国已经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征程,必须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关系,协同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和新型城镇化战略,构建城乡融合发展的新格局,破解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难题。因此,以城乡融合发展的视角,研究土地利用结构优化问题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本文以山东省为研究对象,首先从经济、人口、空间、生态和社会五个维度构建山东省城乡融合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基于熵权法测算了山东省16个城市2010~2020年的城乡融合发展水平。通过可视化分析、趋势分析、空间自相关分析等方法,探究山东省城乡融合发展的时空演变特征,找出山东省城乡融合发展较为薄弱的区域;其次,基于“二调”和“三调”数据,引入土地利用动态度探究山东省的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状况。基于中国科学院资源环境科学与数据中心的2010~2020年五期土地利用遥感监测数据,对山东省土地利用结构均衡度、集中度进行分析,综合分析山东省城乡融合发展过程中土地资源配置存在的问题;再次,对山东省城乡融合发展水平和土地利用结构进行相关分析,皮尔逊相关系数表明二者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性;最后,基于“三调”数据,构建多目标规划模型和灰色GM(1,1)模型,通过层次分析法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测算构建目标函数,对山东省城乡融合发展浅弱区——鲁南经济圈的土地利用结构进行优化,结合优化区实际提出对策建议。本文的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2010~2020年山东省城乡融合发展水平呈现出显著的上升趋势,城乡融合发展的整体水平不高,各城市城乡融合发展水平差异显著。其中,城乡融合发展平均水平最高的为青岛市,最低的为日照市;平均增速上,日照市最快,菏泽市最慢。以自然断点法将研究时段内各城市的城乡融合发展水平分为四类:城乡融合起步阶段、初级融合阶段、中级融合阶段和高级融合阶段。研究期初,多数城市处于城乡融合起步阶段和初级融合阶段;到研究期末,多数城市处于城乡中级融合阶段。济南、青岛、淄博和威海市处于相对的城乡高级融合阶段,日照市仍处于城乡初级融合阶段。从空间分布上看,省会和胶东经济圈的城乡融合发展水平明显优于鲁南经济圈。从趋势分析看,山东省城乡融合发展水平在南北方向上呈现“倒U形”,在东西方向上呈现出“正U形”的空间变化特征,鲁南地区的城乡融合发展水平处于低位。全局莫兰指数结果表明,山东省城乡融合发展的空间集聚特性不显著,反映出各城市在城乡融合发展过程中与周边城市联系不紧密;(2)山东省“二调”和“三调”土地利用变化的特征和问题。土地利用数量变化特征:1)耕地、草地、水域及其他土地面积显著缩减,建设用地、林地、园地面积显著增加;2)林地和园地的土地利用动态度较高,侧面体现出山东省的农业结构调整以及植树造林取得一定成效。土地利用结构变化特征:1)土地利用结构均衡度由2010年的0.605上升至2020年的0.623,集中度由2010年的0.395下降至2020年的0.377;2)山东省土地利用系统受单一土地利用类型支配的效应减弱,土地利用结构虽越发均衡,但总体水平不高。主要问题:1)耕地数量不断减少,生态环境脆弱,“人多地少”的省情逐渐加剧;2)城乡土地利用方式粗放、效率低下,用地结构亟待优化;3)土地财政依赖水平逐年上涨,存在一定的社会隐患;(3)引入皮尔逊相关系数对山东省城乡融合发展水平与土地利用结构进行相关分析,计算结果表明:2013、2015、2018和2020年山东省城乡融合发展水平与土地利用结构的皮尔逊相关系数值分别为0.609、0.760、0.847和0.620,山东省城乡融合发展水平与土地利用结构呈现出一定程度的正相关性。结合理论分析,初步推断山东省土地利用结构是否优化是影响山东省城乡融合发展水平的因素之一;(4)通过对比山东省三大经济圈的城乡融合发展平均水平,结合山东省城乡融合发展时空演变特征,确定鲁南经济圈为山东省城乡融合发展浅弱区。以统筹兼顾、可持续、因地制宜和动态平衡为优化原则,以兼顾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综合效益最优为优化目标,构建多目标规划模型和灰色GM(1,1)模型优化鲁南经济圈的土地利用结构。优化末期,耕地、林地、城镇建设用地面积分别增加132122.01hm~2、55529.44hm~2、11419.45hm~2;园地、农村居民点用地和未利用地面积分别减少52354.94hm~2、132419.88hm~2、16746.05hm~2;交通及水利设施用地、水域面积变化较小。该方案首先保障了地区粮食安全,保证了耕地的保有量。在这一前提下,城镇建设用地面积适度增加,能够满足经济发展的需求;此外,优化方案缩减了农村居民点用地,有效改善了农村土地利用粗放效率低下的状况;与此同时,保障林地、水域等生态用地面积,总体符合当下城乡融合发展对于土地资源配置的要求。结合优化区实际提出以下建议:1)严防死守耕地红线,多种途径补充耕地;2)有效盘活农村土地,改善农村人居环境;3)保障生态用地面积,改善土地生态环境;4)有效把控城区面积扩张,理性供给城镇建设用地。本研究辨析了城乡融合发展与土地利用结构优化的内涵,探究了山东省城乡融合发展的时空演变特征,分析了山东省土地利用状况和用地结构,并基于皮尔逊相关系数探究出城乡融合发展水平与土地利用结构存在一定的正相关性。在此基础上,对山东省城乡融合发展浅弱区——鲁南经济圈的土地利用数量结构进行优化,得出优化方案并结合优化区实际提出对策建议。对于优化区域土地利用结构、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