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正处于高速发展阶段,大规模城市化伴随而来的人口密集和空间紧张等问题急需解决,因此地下空间的开发特别是地铁系统的建设尤为关键。如今地铁已成为大多数一至三线城市居民主要的出行方式之一,成为了这些城市的重要交通命脉,一旦地铁系统出现问题,城市的交通压力会成倍增加,严重者更会影响城市的正常运转,因此地铁系统的安全性极为重要。除了地铁系统自身的安全性外,由于其线路遍布城市,不可避免的会对周围的在建工程提出较高要求。工程施工对邻近地铁安全性的影响问题急需解决。基于此,本文从合肥地铁1号线侧方某紧邻地铁隧道和车站的在建工程基坑入手,利用MIDAS/GTS软件建立模型,在其基础上进行有限元分析,辅以部分监测数据作为对比,以研究侧方地铁的隧道结构和车站及出口部分的位移变化规律。文中主要提出了根据基坑所邻近的结构不同,在地铁侧分段采取不同的支护措施,得到了隧道、车站以及出口结构的位移变化形式;并在此支护形式上改变其中围护桩的参数,分析影响地铁隧道、车站及其出口位移变化的因素,得到变化规律。所得结论如下:(1)基坑侧方同时存在地铁的隧道和车站结构,各部分位移差异较明显,分段采取不同的支护形式可以在满足施工质量与安全性的基础上兼顾工程经济性。(2)从隧道横向看,内侧隧道结构的位移明显大于外侧。从隧道纵向看,以隧道远离车站端为起点,隧道变形沿纵向逐渐增大,且变化幅度也在增大;在中点处变化幅度开始减小,隧道变形一直增大直到3/4处达到峰值;之后变形开始回落。(3)整体位移中,隧道横向变形程度随桩径增大而减小,随桩距增大而增大。竖向变形曲线则在中点附近相交,前半段沉降程度随桩径增大而减小,随桩距增大而增大;后半段则随桩径增大而减小,随桩距增大而增大。变化幅度呈规律性。(4)随着桩径增大,隧道和车站的最大横向位移减小,最大竖向位移以及出口的双向位移最大值均增大,变化呈线性。随桩距增大,隧道、车站及出口最大横向位移以及出口最大竖向位移均呈先减小后增大趋势,隧道和车站最大竖向位移则一直减小。图[94]表[12]参[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