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三角洲典型地区气体污染物的观测和数值模拟研究

来源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 被引量 : 8次 | 上传用户:nannoha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利用2008年1月—2010年12月南京北郊O3、NO2和SO2质量浓度连续观测资料结合后向轨迹模式,采用聚类分析对轨迹进行分类和KZ滤波器对数据组分进行分离的方法,讨论了南京北郊气体污染物(O3、NO2和SO2)的质量浓度变化规律以及长/近距离输送对该地区污染气体的影响。并利用WRF/Chem模式对长江三角洲以及周边地区2009年1、4、7、10月的臭氧浓度进行了数值模拟,将模拟结果与实际观测值进行对比,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臭氧浓度的时空分布特征,以及一次高浓度臭氧事件的生消过程。结果表明,南京北郊观测站春末夏初(5、6月)O3月均浓度出现最大值,12月出现最小值。NO2在春季(3-5月)月平均浓度相对较高,8月份浓度全年最低,而SO2浓度在6、7月出现最低值。不同季节气体污染物浓度日变化各有特点,O3呈单峰分布,12:0—15:00出现浓度最大值,臭氧浓度值在夏季最高,冬季最低;NO2浓度高值则出现在夜间,且夏季浓度值低于其他三季。SO2在清晨出现最大值,另外冬季SO2呈双峰型分布。长/近距离输送对南京北郊污染气体影响的分析表明,在西南方向的近距离输送影响下,该地区O3浓度将会出现高值;西北方向的近距离输送则会促使该地区形成高浓度的NO2;长/近距离输送对O3和NO2的贡献与气流输送距离有关,说明该地区O3和NO2是区域性问题。另外,当在偏东方向的近距离输送控制下,SO2的浓度较高,说明SO2的高浓度事件与偏东方向的近距离输送有关。模式模拟方面,模拟结果在小时均值的时间序列以及日变化上均与实测值有较好的对应关系。对长三角及周边地区2009年1、4、7、10月臭氧浓度分布的分析和讨论,发现长三角地区臭氧浓度比周边地区浓度低,苏州、无锡、昆山一带存在臭氧浓度的低值中心。不同季节臭氧高值区分布有差异,另外臭氧浓度分布昼夜差别较大。通过研究区域内一次臭氧高浓度事件的研究发现,影响该地区臭氧浓度的因素不仅是光化学反应,还要考虑气象因子的作用。风场对该地区臭氧浓度的分布有一定的影响,高压系统对臭氧高浓度的形成有利,长三角周围地区的排放源对长三角地区的臭氧形成有重要作用。而长江三角洲内的臭氧低值区域,则与当地污染物对该地区臭氧的消耗作用有很大关系。
其他文献
随着现代生产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市场竞争日益激烈,顾客对产品的要求也越来越高。A公司生产的音圈马达(Voice Coil Motor,VCM)产品是手机摄像头里的重要部件,目前由客户反馈
本文利用CB-IV机理在复杂地势下对O3浓度的时空分布进行了数值计算研究。旨在了解在研究区域内(52km×37km)的典型日期中作为主要的光化学氧化剂的O3在大气的化学反应中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