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运河申遗成功以来,许多学科从多个角度对运河的保护、利用和开发进行了研究,尽管档案界也进行了相关研究,但相对而言,研究显示度较低。运河记忆档案作为运河文化研究、运河记忆构建的重要载体,对运河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具有重要意义,是运河文化研究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本研究围绕浙江段“运河记忆档案”的构建,以社会记忆理论为指导,建立起运河记忆构建“主体-中介-客体”分析框架,以由“证据”到“记忆”转变的档案研究范式作为逻辑起点,以构建运河记忆为目标,探讨运河记忆档案作为运河记忆构建中介的角色,如何连接运河记忆构建主体,完善运河记忆客体,在此基础上提出对策建议。研究过程中运用了文献调研法、访谈法、分析归纳法、案例分析法等研究方法,通过深度访谈,详细了解各档案馆运河记忆档案构建现状及存在问题。研究发现,尽管浙江省各形成主体和保管主体拥有数量相对丰富、类型相对齐全的运河记忆档案,但浙江段运河记忆档案构建研究却相对滞后,运河记忆档案鉴定、编研等工作还存在问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运河记忆构建主体多元化不足、交互性不够、缺乏协同性,运河记忆构建中介的全面性、系统性、典型性不够,运河记忆客体碎片化等问题,这些问题背后原因既有运河记忆档案管理分散等历史原因,同时也有理论指导不够、参与意识不强、管理机制及建设能力落后等原因。这些问题表明当前运河记忆档案构建仍然停留在较低层面,没有摆脱传统档案管理模式的影响,没有实现档案记忆理论下的“记忆自觉”。针对当前运河记忆档案构建存在的问题,本研究从“主体-中介-客体”的分析框架出发,提出需要从构建主体(档案馆)与构建中介(运河记忆档案)两个维度出发,加强档案馆运河记忆构建主体意识与能力建设,构建起以运河记忆档案为载体的运河记忆,在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过程中贡献档案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