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冰雹、短时强降水、大风等中小尺度强对流天气会带来不可避免的灾害,由于其生命周期短、空间尺度小和局地性强等特点,想要准确预测就变得尤为困难。据相关资料显示,近六十年来我国高原地区以及周边山地是强对流天气的高发区。虽然目前相关专家学者对强对流天气的研究取得了许多成果,但针对高原地区的强对流天气预测还鲜有定量化研究。本文主要是基于多普勒天气雷达数据利用图像处理、模式识别和机器学习的理论和技术,对高原地区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冰雹、短时强降水、大风等中小尺度强对流天气会带来不可避免的灾害,由于其生命周期短、空间尺度小和局地性强等特点,想要准确预测就变得尤为困难。据相关资料显示,近六十年来我国高原地区以及周边山地是强对流天气的高发区。虽然目前相关专家学者对强对流天气的研究取得了许多成果,但针对高原地区的强对流天气预测还鲜有定量化研究。本文主要是基于多普勒天气雷达数据利用图像处理、模式识别和机器学习的理论和技术,对高原地区冰雹、短时强降水和对流性大风这3种强对流天气构建分类识别模型。主要工作如下:(1)为了更好的构建高原地区强对流天气识别模型,从回波特性、布设地区地形、分辨率三个方面对C波段与S波段雷达进行对比;通过分析海拔高度与0℃层高度对雹块降落距离的影响,构建了2个基于90m分辨率高程数据的高程特征。(2)统计分析了2006-2015年间贵州省域内冰雹天气出现的季节和时刻,并取其中95个冰雹过程作为建立针对我国高原地区冰雹自动识别系统的研究样本。移植了基于S波段雷达数据构建的6个机理性特征。联合采用反映冰雹形成机理的特征和高程特征,构建了基于随机森林的冰雹/短时强降水分类识别模型,提出了一种建立在主成分分析基础之上的冰雹/短时强降水贝叶斯最小错误决策。通过对测试结果的分析,给出两模型“与”融合策略。实验结果表明,本文算法可将用于测试的19例冰雹过程全部识别出来,对89.5%(17例)的冰雹过程给出了提前预警,其中,52.6%(10例)的冰雹过程的提前预警量超过了半小时,将全过程一半以上强降水单体误报成冰雹的过程数占22个降水过程的18.2%。除此以外,在7个指标上本算法测试结果均优于两种经典冰雹指数。最后建立了基于贝叶斯最小错误决策理论的强降水与非强降水间的分类识别模型。(3)为了建立适用于C波段雷达对流性大风识别模型,提取了7类基于图像的与对流性大风相关的特征。通过互信息对特征类的参数或者阈值进行选择,再利用L1-SVM模型进行特征降维,实现了从940维特征中选择出最有效的28维特征来构建对流大风与非对流大风的分类识别模型。
其他文献
小学科学教学有自身规律,教师从做思共生角度推出实践活动,能够顺利启动学生学科思维,形成崭新教学激发起点,帮助学生自然建立综合学习认知。做思共生是一种教学理念,也是一种教学方法,教师鼓励学生多参加实践操作,在实践中学会深度思考,自然达成做思共生的目标,实现学生科学认知的顺利内化。
在全预制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结构中,预制构件之间的连接会关系到整体结构的抗震性能和结构抗倒塌能力,连接节点对结构性能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在对提出的新型干式连接节点(柱-柱和梁-柱方钢管法兰盘连接)的受力性能、传力构造特点等进行研究分析的基础上,通过理论分析推导出新型干式节点的承压、受弯、受剪等承载力计算公式,以期得到新型全预制装配式框架新型干式连接节点的设计建议。
快速增长的海水养殖业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食物来源,然而近海高密度的养殖活动会削弱海域的水交换能力,阻碍水体营养物质的更新与补充,造成养殖产量或品质降低。本研究基于桑沟湾筏式养殖海带和牡蛎不同生长阶段的潮动力特征观测分析,建立了养殖阻力参数化的高分辨率三维数值模型,模拟分析了桑沟湾不同养殖布局调控影响下的养殖生物不同生长阶段的水动力变化及营养盐补充能力,以期为制定科学的调控措施,恢复海域生态环境和促进
赣江是江西省最长河流,鱼类资源丰富,对鄱阳湖和长江流域的鱼类多样性、生物完整性的保护及修复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近几十年来,由于赣江干流和支流水利枢纽建设逐渐增多、水域环境污染、采砂及过度捕捞等因素,使得赣江流域的水生态系统、鱼类多样性等很多方面发生变化。随着十年禁渔措施的实施,研究赣江鱼类群落及多样性变化及其机制是鱼类资源保护和科学管理的重要基础。本研究基于2016~2018年赣江的渔获物数据,采用
近年来,由高压电缆缓冲层放电引起的绝缘击穿事故频发,给城市输配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带来严重威胁。明确缓冲层放电故障成因及机理,采取准确可靠的检测手段提前发现异常放电缺陷,是防范此类故障发生的关键。本文以天津某变电站220 kV交流电缆缓冲层为研究对象,通过仿真与实验研究了缓冲层放电产生原因及发展过程,以期为缓冲层运行状态评估奠定理论与试验基础。本文的主要工作与结论如下:(1)依据220 kV交流电缆
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BIM)技术近年来迅猛发展,其在设计、施工和运维等方面被广泛应用,也为铁路建设带来诸多益处。通过BIM技术,可以构建精确设计模型,及早发现潜在问题,并优化工程施工效率。同时,BIM技术还能整合多方参与者的信息,促进协作和沟通,提高项目质量和效益。本文介绍BIM技术在铁路信号施工方面的优势,并以中川机场环线铁路工程为例,利用建
氮化镓高电子迁移率晶体管(GaN High Electron Mobility Transistor,GaN HEMT)作为典型的第三代半导体功率器件,由于其具有高工作频率、高效率、大功率等优点,是目前5G移动通信系统的研究热点。对于工艺固定的器件,GaN HEMT的总输出功率与器件的总栅宽(栅指数×单位栅宽)成正比,因此在微波/毫米波电路设计时需要对器件结构中的栅指数和单位栅宽进行选择和优化。器
近年来,在电力电子技术快速发展的推动下,直流配电技术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相较于传统交流供电系统,低压直流系统传输能力强,电能损耗小,且不需要考虑同步与稳定性问题,有利于分布式电源的接入。基于以上优势,低压直流系统已经成为配电网未来发展的趋势。然而负荷功率不平衡会导致系统正、负极电压出现偏差。为保证正、负极电压平衡,本文以加装电压平衡器的双极性三线制低压直流系统作为研究对象,主要研究内容如下:首先,对
本文针对基于BIM技术的消防管道施工优化与协调进行研究。通过对消防管道施工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包括协调工作面临阻碍、资源浪费相对严重、质量控制比较困难,本文着重论述了BIM技术下的施工与协调。通过施工过程管理与质量控制、施工协调与冲突检测、三维模型的建立与展示,BIM技术提供了强大的工具和方法,优化了消防管道施工的效率和质量。
气敏传感器在易燃易爆及有毒危险气体检测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日常生产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气敏材料作为气敏传感器的核心部件,是气敏传感领域的重点研究对象。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材料具有敏感性好、结构稳定、易制备和环保等优点,在气敏传感器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如何制备出高敏感性气敏材料一直是研究者不懈的追求。Sn(MoO4)2半导体是一种新型三元金属氧化物,在锂电池、光催化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但很少用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