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用语料库语言学的工具和方法来描写、分析和解释《边城》三个英译本的译者风格。“译者风格”是指译者在译文中的个人“指纹”、写作方式、所遵循的翻译常规、翻译方法和语言运用的综合文体特征。在翻译过程中,不同译者会选择不同方法和策略对原文进行再创作,其译文体现出与其它译本不同的语言特征。这些特征反映了译者的个人风格,不同译本的共同风格特征体现了翻译常规和翻译共性对翻译行为的影响和作用。本文以《边城》的金隄与佩恩译本、杨宪益与戴乃迭译本以及金介甫译本为研究对象,建立了原作和三个译本的平行语料库,研究三译本在词汇和句法结构层面的独特风格。研究表明,三译本在词汇和句法层面,较之原文和英语一般文体(以British National Corpus为参照)呈现出一些共同特点:三译本的标准类符/形符比和词汇密度均低于原文和BNC,而平均句长却比原文和BNC高。三译本的常用词前五位和人称代词的使用频率均高于BNC,这说明三译本都存在词汇和句法层面的“简化”和“显化”趋势。但三译本也呈现出各自不同的趋势:首先,金堤与佩恩译本与其他两个译本相比,类符/形符比最低(低于TEC,即“翻译英语语料库”),词长居中,词汇密度最低,平均句长最长,人称代词使用频率最高。其次,杨宪益夫妇的译本类符/形符比最高(高于TEC),词长最长,词汇密度最高,平均句长最短以及人称代词使用频率较低。第三,金介甫译本的各种词汇和句法特征都处于其它两译本之间,即类符/形符比、词汇密度、词长和句子数量居中。这些特征表明:金堤与佩恩译本的文体风格更趋于简化,即使用更多常用词,降低译文难度的趋势。反之,杨宪益夫妇译本始终保持最高的信息负荷量,试图准确传达原文的每一单词的含义。此外,金介甫译本的特征居于两者之间,但该译本句子数量增多并呈现较多解释性词语,说明译本的风格特征趋向显化。最后,本文从三个方面简要分析和解释了译者风格形成的原因。首先,译者个人“指纹”是译者风格产生的动力,其中包括译者的翻译目的、判断目标语读者的认知能力、个性及其他因素。其次,翻译常规,尤其是操作常规的制约也是译者风格形成的动力。最后,译者风格的形成受到翻译共性趋势的影响,也就是说翻译认知行为的共性在原语转换为目标语的过程中发挥了一定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