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七十年代,资产证券化在美国出现。在以后的十多年中,它以其独特魅力风靡全球。广义的资产证券化是指社会上资金盈余与资金短缺部门通过股票、债券等直接融资方式进行资金融通的过程。狭义的资产证券化,也就是本文所指的证券化,则是指将已形成的非证券资产证券化,将其变为流动性更强的证券化资产。本文共分三部分。第一部分研究资产证券化的基本原理。首先分析证券化的概念、基本结构和参与证券化各方的收益、风险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剖析资产证券化的本质。第一部分最后提出“四个重构”的理论,即资产证券化的本质是投资收益的重构、风险的重构、流动性的重构和金融制度的重构。这既是笔者独立分析的结果,也是第二、第三部分的立足点。第二部分研究我国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问题。之所以专门研究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主要是因为它对我国现阶段商业银行改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能够为我国银行业和国民经济的发展带来巨大利益。对银行业来讲,通过证券化,可以提高流动性,提高资本充足率,实现业务多元化。对国民经济而言,通过证券化,可以提高经济运行效率,提高融资的透明度,保证交易的公平,就我国目前情况而言,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对扩大内需也能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信贷资产证券化在我国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商业银行自身具有将部分贷款证券化的强烈愿望;二是市场投资者需要一种长期、安全、收益率相对较高的投资工具;三是政府具有推动信贷资产证券化的意愿。这三点为信贷资产证券化在我国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第二部分最后分析了我国实现信贷资产证券化的基本思路,也是需要解决的几个基本问题。只有解决好这几个问题,才<WP=3>能使信贷产证券化在我国得以顺利推行。第三部分专门分析不良贷款证券化。不良贷款是目前困扰我国商业银行特别是国有商业银行的一大难题,文中首先对几种处置银行不良贷款的方法进行比较,接着分析我国不良贷款产生的具体原因,然后将证券化原理与我国实际情况相结合,研究证券化在解决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中能起的作用,最后,提出运用证券化解决不良贷款问题的几点建议。总之,本文按照资产证券化、信贷资产证券化、不良信贷资产证券化这一思路进行分析,将国外证券化原理与我国具体国情相结合,将运用证券化解决我国商业银行信贷存量问题与解决增量问题相结合,提出我国运用资产证券化的基本思路。全文共四万一千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