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和目的静脉化疗在妇科恶性肿瘤的治疗中占重要位置,是妊娠滋养细胞肿瘤的首选治疗方式、卵巢恶性肿瘤的主要治疗手段以及其它恶性肿瘤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常用的化疗药物如5-氟尿嘧啶、放线菌素D和铂类等浓度高,对血管刺激性大,长时间输注可能会发生药物渗漏、静脉炎等并发症,严重时导致皮肤坏死、肢体关节功能障碍,给患者带来了痛苦,影响了化疗方案的顺利进行。植入式静脉输液港,简称静脉港,是近年来新开展的深静脉置管技术,同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和外周静脉通路用于妇科恶性肿瘤的静脉化疗。目前国内外对静脉港在妇科恶性肿瘤静脉化疗中的应用文献报道相对较少;另外,静脉化疗途径的选择往往依赖于医生的经验和患者的偏好,对妇科恶性肿瘤静脉化疗的最佳通路选择尚缺乏客观性证据。本研究旨在探讨静脉港在妇科恶性肿瘤静脉化疗中的应用效果;为妇科恶性肿瘤患者选择合适的静脉化疗途径提供依据。研究对象与方法收集2014年11月~2016年12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科进行静脉化疗的恶性肿瘤患者共576例,按其静脉化疗方式分为三组,静脉港组160例,PICC组200例,外周静脉组216例。分别收集三组患者首次置管穿刺成功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通过满意度调查问卷分别对患者和护士进行满意度评分。比较三组首次穿刺置管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患者和护士满意度情况。临床数据采用SPSS21.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定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时,以(x±s)表示,偏态分布以中位数(第25和第75百分位数)[M(P25~P75)]表示。三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ANOVA),三组间多重比较采用LSD-t检验。定性资料以百分率(%)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结果1.三组患者在年龄、肿瘤类型、肿瘤分期、化疗方案这些一般资料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2.静脉港组首次穿刺置管成功率(98.8%)与PICC组首次置管成功率(96.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85,P=0.17);静脉港组首次穿刺置管成功率高于外周静脉组(92.4%)(χ2=9.04,P=0.00)。3.静脉港组静脉血栓发生率低于PICC组(χ2=5.37,P=0.02);而静脉港组与外周静脉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7,P=0.35)。静脉港组静脉炎、药物外渗和置管周围皮肤皮疹的发生率均低于外周静脉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静脉港组与PICC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在总并发症发生率上比较,静脉港组分别低于PICC组(χ2=7.95,P=0.00)和外周静脉组(χ2=13.38,P=0.00)。4.静脉港组有96.2%患者认为静脉港的使用方便了治疗,高于PICC组(χ2=7.92,P=0.00)和外周静脉组(χ2=69.50,P=0.00)。在洗澡、游泳、做家务等日常活动、休息和自身形象方面,与静脉港组相比,PICC组和外周静脉组有更多的患者受到了影响(P均<0.05)。静脉港组有3.1%的患者表示穿刺置管处会经常疼痛不适,低于PICC组(χ2=12.63,P=0.00)和外周静脉组(χ2=27.68,P=0.00)。静脉港组有97.5%患者不介意静脉港留置在身上,明显高于PICC组(χ2=48.22,P=0.00)和外周静脉组(χ2=62.04,P=0.00)。静脉港组对潜在并发症担忧的患者少于PICC组(χ2=10.15,P=0.00)和外周静脉组(χ2=39.97,P=0.00)。静脉港组有85.6%患者表示能接受其费用,低于PICC组(χ2=12.16,P=0.00)和外周静脉组(χ2=21.63,P=0.00)。静脉港组有96.9%患者愿意推荐静脉港给其他患者,高于PICC组(χ2=28.88,P=0.00)和外周静脉组(χ2=128.36,P=0.00)。5.静脉港组护士的满意度评分是(92.7±4.46)分,PICC组是(81.3±4.74)分,外周静脉组是(65.3±4.95)分。护士对静脉港的满意程度明显优于PICC(LSD0.05=7.64,P=0.00)和外周静脉通路(LSD0.05=18.35,P=0.00)。结论1.静脉港使用时,首次穿刺置管成功率高,能避免反复穿刺,减轻了患者的痛苦。2.静脉港的使用,并发症发生率低,维护便利,美容效果好,对患者日常生活和工作等影响小,患者和护士满意度高,值得在妇科恶性肿瘤静脉化疗中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