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试图通过对西北某大型国有企业的实地调查,描述该企业在1998年国家开始全面要求停止住房福利分配实行住房货币化之后住房政策改革的过程,并进一步对比分析在市场体制下典型单位住房获得不平等与在计划体制下的区别。在实地调查并占有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分析市场转型以来典型单位的职工住房获得与住房不平等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分析在计划体制下和市场体制下的住房获得与不平等。这种改革举措的实施,在很大程度上为国有企业减轻了住房带来的负担,职工不再依赖单位住房,职工拥有了商品房的产权。这种举措的实施貌似消除了单位间的住房不平等现象,但人们在住房利益上仍存在明显的不公。本研究的目的在于通过对西北地区某大型国有企业98年实行住房商品化改革以来,职工获取住房与福利分房时期的差别变化。对改革过程中因为人们自身社会位置的不同而获得不同利益,不同社会阶层获得不同质量的住房以及这种利益对后续利益获得可能产生的影响做一研究。并以住房为纬度,了解企业内部的阶层分化,对与住房有关的不平等现象做进一步的制度分析。本研究分为五章内容。第一章在对住房政策进行阐述后提出了本研究的基本研究问题,交代了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回顾并总结了国内外前辈学者关于住房福利和住房获得的基本观点,在此基础上归纳了这些经典理论共同贡献以及存在的一些不足;第二章梳理了本研究的主要概念、理论工具和具体研究方法;第三章介绍了个案企业的简况以及发展历程,同时渐进性的描述了住房改革的发生和过程;第四章在运用详实的经验材料的基础上分析计划经济体制和市场经济体制下典型单位住房获得与不平等变化的因素有哪些,同时分析了改革之后企业职工住房的分层变化。第五章总结了本研究的基本结论,第一,在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过程中,“典型单位”住房政策的变化和住房获得不平等的表现均发生了变化。企业管理者在福利分房时期就已经分得了面积较大和质量较好的住房,在住房改革时期,原有住房面积越大则意味着能够获得越多的改革利益。同时,企业管理者在房改中被制度允许用成本价购买更大的住房面积。这样二者在结构中的差异通过制度导向在住房以及经济利益上显现出来,形成了一种新的群体或阶层差异。但是随着之前的福利分房制度的改变,住房完全市场化后,政治资本的影响逐渐减弱,取而代之的是人力资本和收入水平影响住房获得。原有利益的差别在这种政策制度转变时将这种不平等的差距逐渐缩小,人们开始逐渐接受新的住房制度并取得认可;第二,“典型单位”组织的阶层分化以及个人的“市场能力”共同成为影响住房不平等的制度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