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新能源分布式发电的渗透率逐步提高给传统电网带来较大冲击,交直流混合微电网可以集中各种新能源发电设备,促进新能源发电的电能就地消耗,提高电网的电能质量。因此交直流混合微电网得到学者们的广泛研究,互联变流器作为交直流混合微电网的核心设备成为学者们研究的热点。为了提高互联变流器的动态性能,将虚拟同步机控制应用到互联变流器控制策略中,进行了基于LC滤波的互联变流器与同步发电机的等效分析,建立了互联变流器三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能源分布式发电的渗透率逐步提高给传统电网带来较大冲击,交直流混合微电网可以集中各种新能源发电设备,促进新能源发电的电能就地消耗,提高电网的电能质量。因此交直流混合微电网得到学者们的广泛研究,互联变流器作为交直流混合微电网的核心设备成为学者们研究的热点。为了提高互联变流器的动态性能,将虚拟同步机控制应用到互联变流器控制策略中,进行了基于LC滤波的互联变流器与同步发电机的等效分析,建立了互联变流器三相ABC静止坐标系、两相αβ静止坐标系和两相dq旋转坐标系下的数学模型。通过分析推导互联变流器的输出功率公式,给出其四象限运行的条件,详细推导了交、直流侧滤波参数的设计过程。提出一种基于虚拟同步机的互联变流器复合控制策略。实现了交直流混合微电网的功率均衡控制,降低了互联变流器的功率传输对交直流混合微电网的冲击。内环控制采用PI电流解耦闭环控制,提高电能输出的质量,实现dq轴电流的解耦单独控制。中环采用虚拟同步机控制为互联变流器添加惯性特性和阻尼特性,提高微电网运行稳定性,并且针对惯性特性带来的超调振荡问题,改进了虚拟阻尼环节,设计可变阻尼系数,进一步优化了互联变流器的动态性能。外环控制采用归一化处理后的统一下垂控制策略实现了交流微电网与直流微电网的功率均衡控制,给出互联变流器功率控制信号。为了验证所设计的互联变流器控制策略,基于Simulink仿真平台设计了互联变流器仿真模型,进行了并网工况和孤岛工况下的逆变和整流的实例仿真,验证了互联变流器统一下垂控制策略对于功率平衡控制的有效性,并且对比了中环采用传统虚拟同步机控制和可变阻尼虚拟同步机控制的动态性能,验证了可变阻尼虚拟同步机控制的优越性。设计制作了一台3k W的互联变流器样机,基于实验室条件搭建了物理实验平台,实现互联变流器的整流和逆变的样机实验,实验结果证实互联变流器样机能实现逆变与整流状态的稳定运行,功率输出变化平稳。
其他文献
近年来,室内服务机器人的研究与应用逐步成为人们生活中的热点。室内服务机器人必须具备自主导航功能,以便完成室内服务工作以及与环境的交互。机器人的自主导航包括同步定位与地图构建(Simultaneous Localization and Mapping,SLAM)技术以及在地图上实现自主路径规划。室内环境中的动态目标会影响机器人的定位与建图,影响机器人的导航精度,因此需要剔除环境中的动态目标,构建可以
零磁通式超导电动悬浮是基于楞次定律的自稳定悬浮方式,具有悬浮气隙大、运行速度快、载重能力大和无需主动控制等突出优势,应用前景广阔。目前日本已建成两条试验线,分别是宫崎试验线和山梨试验线,积累了大量研究成果,并在2015年由L0系超导电动悬浮列车创造了603 km/h的载人轨道交通工具最高速度纪录,充分证明了超导电动悬浮技术在高速领域的潜力与优势。目前我国对于这项技术的研究还多处于理论研究阶段,需要
综合传动装置在车辆中普遍存在,尤其是在履带装甲车之中占据核心地位,其安装在履带装甲车的动力舱内部。车辆的直向行驶、转向行驶、车辆的制动以及车辆压气机的驱动都离不开综合传动装置。履带装甲车的任务可靠性水平与综合传动装置的健康状态息息相关,它的性能好坏将会直接影响车辆的正常行驶[1]。实际表明,车辆的综合传动装置出现故障问题,对履带车辆的正常行驶产生很大的威胁,极易发生事故,造成很大的影响,从而大大降
<正>位于青藏高原北缘的西昆仑—喀喇昆仑造山带经历了原特提斯—中(新)特提斯阶段长期的构造演化,形成了复杂的岩石组合及结构—构造特征。在长期的演化过程中,西昆仑—喀喇昆仑造山带形成了独特的成矿系列。本文对西昆仑—喀喇昆仑造山带基本结构、物质组成及构造演化进行总结,并讨论了不同构造演化阶段的成矿效应。西昆仑—喀喇昆仑主体分为四个主要构造单元,分别是北昆仑地体、南昆仑地体(包括以布伦阔勒群
<正>构造意义上的西昆仑地块介于康西瓦断裂与柯岗断裂之间,它的南侧是甜水海地块,北侧是塔里木地块南缘(Xiaoetal., 2005)。在早古生代,西昆仑地块是由多个微陆块等聚合而成,并与北侧的塔里木地块拼接构成晚加里东期造山带(崔建堂等,2006)。在晚古生代,‘康西瓦洋壳’指向西昆仑地块俯冲,除了在俯冲带形成陆缘弧岩浆岩之外,还在西昆仑地块北缘形成一系列弧后盆地,它们包括奥依塔格、盖孜、恰尔隆
<正>昆仑造山带位于塔里木盆地西南缘,是古亚洲构造域与特提斯构造域的交汇部位,整体走向为北西-南东向。昆盖山地区位于西昆仑造山带西北缘,广泛发育一套晚古生代火山岩,已经发现了一系列的火山岩型块状硫化物(VMS)铜矿床和矿点。这些矿床包括小型矿床3处,矿点矿化点11处,是恰尔隆-库尔浪-塔木铜多金属-金成矿带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矿床(点)的分布严格受区域构造、岩浆活动和火山构造环境等的控制(张佩民等
轮廓检测是计算机中视觉的基础任务,其难点在于:在复杂的自然场景中,目标主体通常被大量的纹理信息所环绕,造成目标轮廓与背景纹理区分困难。但无论景象的远近、大小和颜色发生怎样的变化,人类的视觉系统总能快速、准确的感知并理解其主体信息,其主要原因在于人类的视觉系统拥有强大的自适应能力,在视觉信息处理过程中,各阶段的反应都存在随外界刺激或输入信号的变化而自适应调整的情况。因此,本文将视觉系统的自适应机制引
建筑结构设计应根据结构破坏可能产生的后果(危及人的生命、造成经济损失、产生社会影响等)的严重性,采用不同的安全等级。工程领域中,安全性也是建筑结构可靠性的重要指标。钢筋混凝土结构作为使用最为广泛的建筑结构形式之一,具有坚固、耐久、防火性能好、节省钢材和成本低等优点,如何评估钢筋混凝土构件的安全性是重要的研究课题,极限承载力作为结构完全崩溃前所能承受外荷载的最大能力,是最基础的、也是最为关键的特征荷
<正>西昆仑造山带北段玛尔坎苏锰矿带是中国北方近年来最重要的锰矿找矿突破,该矿带由西段的奥尔托喀讷什锰矿(简称奥矿)、东段的穆呼-玛尔坎土锰矿以及若干矿点(乌赤别里山口、博托彦、喀拉特河等)组成。玛尔坎苏锰矿带层位稳定,厚度较大且品位富(平均品位>35%),远景资源量可达亿吨,有望成为我国新的锰矿资源基地(高永宝等,2018)。本文总结了玛尔坎苏锰矿带近年来在成矿时代、构造背景、成矿机制以及控矿要
钢筋混凝土结构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当结构性能无法满足规范要求时,结构加固修复是最经济的解决方式。开展结构加固相关研究,有利于老旧建筑的改造修复。近年来,纤维编织网增强ECC复合材料在结构加固领域的应用,为解决复杂环境下的结构加固提供了新方法,该方面相关研究引起广泛关注。为探究纤维编织网增强ECC复合材料对钢筋混凝土柱的加固效果,本研究以常见的钢筋混凝土方柱为加固对象,进行FRP网格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