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校本研修就其本质而言,是一种以教师任教学校为主阵地、以教师的自身专业发展需要为出发点的培训模式。较之其他研修模式,它更加强调全员性和针对性。只有开展贴合教师自身专业发展实际的研修活动,才能够唤醒、挖掘和显现教师教育教学、教育管理中的隐性知识,促使教师在隐性知识中提高教学水平与能力。而校本研修要凸显实效性,离不开教师主体性的发挥。只有在校本研修中为小学教师的自我专业发展的实现创建平台,满足教师发展的需要,才能激发教师内在学习动机,从而能积极主动地使外在的学习材料与自己本身具有的知识产生联系和作用,改善旧有的知识结构,积极协作解决教育教学、学校管理中存在的现实问题,最终提出有创造性的想法,提高教研能力等,促进教师实现自身专业发展。本研究以海南省部分小学的教师为调查对象,通过问卷和访谈等方式了解小学教师在校本研修中的主体性现状及主体性缺失的原因,并针对主体性表现程度的高低提出相应对策。本文的结构:绪论部分,主要介绍了研究缘起,研究目的、意义与创新之处,研究内容与方法、已有研究综述,提出了本文的核心问题,即如何提高小学教师校本研修中的主体性;第一章对小学教师校本研修中的主体性的高低表现现状进行了调查与分析,结果发现,教师主体性的整体水平偏低,而且教师主体性在性别、学历、年龄、教龄、职称、职务上存在显著性差异;第二章对小学教师主体性不高的现象进行了深入剖析,分别从教师自身、校本研修的组织管理、制度保障、评价机制等层面分析了教师主体性不高的原因。主要表现为教师专业自我意识薄弱、校本研修过程管理欠缺科学性与实效性、校本研修保障制度缺乏、校本研修考核评价机制不完善;第三章提出如下改革建议:第一,树立正确的校本研修理念;第二,加强校本研修的过程管理;第三,根据教师专业发展需求,建立健全校本研修保障制度;第四,尊重教师个性化需要,完善校本研修考核评价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