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煤矿工人为研究对象,从历史的角度,关注在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这一过程中,煤矿工人所发生的变化以及目前他们所表现出来的真实状况,集中体现于他们的生活、工作以及观念上.同时在这一过程中,由于企业用工制度的改变导致了煤矿工人在组成结构上发生了变化.在这种静态结构的背后恰恰是一个动态的流动过程,这就是老工人的渐去,新农民工人的大量加入.在此流动过程中,新工人通过自身的努力重新获得了新的社会地位,并维持与扩展着他们的社会关系网络.
笔者认为,在综合考察了煤矿工人的生活、工作以及观念状况之后,明显感觉到他们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工作的环境有了较大的改善.然而煤矿工人的底层性却并没有因此而有所改变.尤其是,在城市里的人基本放弃选择矿工这一职业时,而本身就处于社会底层的农民却欣然接受了这一职业.造成这一状况的原因,我认为不能单纯地从经济人类学的形式论得到较全面的解释,因此,在这里我采用的是卡尔·波兰尼的实质论来解释这一社会现象.通过分析可以看到,在追求金钱这一简单目的背后所隐藏的社会意义.这就是,他们的职业选择一部分是基于以亲缘关系为基础的道德观念,一部分是基于对自我和商品经济主动回应的结果.在这里他们是将挣钱和进城后主动追求自我和迎合市场商品社会的消费文化同时并列起来,也就是说他们在工作场所及生活中所受的挫折确因为个人的向上流动的意愿和对商品社会的追求而被普遍的缓解了.因此,本文的展开结构如下:
第一章为绪论部分,主要是关于本论文的研究缘起及意义、国内外的相关研究动态以及相关的理论与研究方法.
第二章主要关涉调查的相关背景资料,有矿区的形成与发展过程、矿区和矿工的界定.
第三章从矿工的生活、工作以及矿工的观念三个方面来关注社会转型下煤矿工人的具体状况.
第四章研究了转型中煤矿工人流动中所表现出的新特点,就是老矿工的渐渐离开,而与此同时,以农民工为主的新工人大量加入到矿工这一队伍中.第五章是本论文的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