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MO-OFDM系统中基于Ⅴ-BLAST的信号检测技术的研究

来源 :南京邮电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110701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多输入多输出(MIMO)技术是无线移动通信领域智能天线技术的重大突破,该技术能在不增加带宽的情况下成倍地提高通信系统的容量和频谱利用率。MIMO通信系统结合正交频分复用(OFDM)技术不仅能进一步提高频谱效率还具有良好的抗多径干扰能力,是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的关键之一。 广义的多天线技术(MIMO)主要包含空间复用技术和发射分集技术。而其中的发射分集技术,指的是在不同的天线上发射包含同样信息的信号,从而达到空间分集的效果。空间复用与发射分集不同,它在不同的天线上发射的是不同的信息,空间复用技术真正体现了MIMO系统容量提高的本质。分层空时码是空间复用的典型应用,本论文详细研究了垂直分层空时码(V-BLAST)在MIMO-OFDM系统中的应用及其信号检测算法。 论文首先对无线移动信道进行了研究和仿真,分析了V-BLAST系统模型,重点研究了V-BLASTMIMO-OFDM系统,比较了V-BLAST的几种典型算法,并将它们应用在V-BLASTMIMO-OFDM系统中,对其误码率性能进行了仿真和比较。 为了降低系统复杂度和提高系统性能,论文分别提出了两种改进算法:ML-OSIC-1和ML-OSIC-2。ML-OSIC-1算法在ML-DFE的基础上,交换了OSIC和ML的执行次序,用一次简单矩阵乘法减法运算取代了利用QR分解,寻找酉阵进行矩阵拆分的运算,降低了的复杂度,并得到了和ML-DFE相近的性能。ML-OSIC-2算法在各层结合使用OSIC,层间进行ML算法,减少了ML算法的搜索次数,避免层间干扰和误码扩散,性能与ML算法近似。 论文研究了空时分组码STBC,以Alamouti码为基础,将STBC与V-BLASTMIMO-OFDM相结合。对于传输速率和空间分集进行折中,给出了关于M发N收的信号检测模型,实现了空间分集技术和空间复用技术的结合统一。
其他文献
语音转换是保存某一个说话人(源说话人)的内容不变,同时把说话特征向指定的一个说话人(目标说话人)进行转换。而对于语音的转换在许多方面已经有相应的应用,因而对语音的转换
移动AdHoc网络(MANET)是由一组带有无线收发装置兼有主机和路由器功能的移动节点组成的一个多跳临时性自治系统由于自主性临时性无基础设施要求及易于组网等特点MANET在民用
天线是通信系统的收发前端,其主波束宽度、副瓣电平、增益、带宽等关键指标很大程度决定了整个系统的性能,而这些指标又是相互联系的,需要在实际工程设计时折衷设计。副瓣电
下一代网络(NGN)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在统一的IP网络之上形成开放式的网络环境,向用户提供灵活多样的融合业务。如何自适应用户环境、网络环境和终端环境向用户提供更加智能化
1993年由C.Berrou等人提出的Turbo码具有接近Shannon极限的性能。因此Turbo码自提出起就成为信息论和编码理论界热切关注的焦点。目前Turbo码已经成为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标
目前,电力系统中的间谐波问题越来越突出,已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各种处理间谐波的理论和文献为间谐波的准确检测提供了各式各样的依据和途径。现有的间谐波检测算法各有其优缺点,总的来说是不能达到精度和实时性的和谐统一。算法的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算法的精度和复杂度,而复杂度和实时性紧密相连。一般情况下,精度高的算法,复杂度较高,而实时性相对较低;若要求较高的实时性,就必须选用复杂度较低的算法,但这类算法的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有关3D视觉的研究逐渐升温,3D视频信号成为未来多媒体通信的主要内容。多视角视频是使用多个摄像机在空间的不同位置从不同角度拍摄同一场景而得到的一
交织多址技术(IDMA,Interleav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作为第4代移动通信多址接入技术的又一强势竞争者,自被提出以来,已引起各国学者广泛的关注。IDMA系统不仅继承了CD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