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春市地处松辽平原吉林省中部,地势基本平坦。东南高,西北低,海拔高程基本在150-500米之间。长春市境内水系主要由松花江、拉林河两大水系组成。全市共有20平方公里以上的大小河流206条,遍布全市城乡。长春市属欧亚大陆东部季风区,多年平均降水量为569毫米,降雨特点为地域时空分布不均,由东南向西北递减,6-9月汛期降雨占全年降水量的80%,其中7-8月占50%以上。汛期多局部暴雨,水情变化大,洪水历时长,是全国31座重点防洪城市之一。长春市的洪涝灾害时有发生,特别是近年来,受全球气候变暖带来的影响,气候形势愈发复杂多变,反常性、不可预见性、突发性日益凸显。受其影响,突发局地强降雨等极端天气事件明显增多,防御难度极大,安全威胁与日俱增,而长春市的工业、农业在全国又占有重要位置,占全省的30%以上,做好防洪工作,意义重大。洪涝灾害处置不当将直接威胁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对农业生产影响巨大。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对防洪抗灾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就当前实际情况而言,长春市水利工程防洪标准偏低,采取工程措施如加高堤防、加固水库以提高防洪标准,不仅难度大,周期长、投资多,而且加高堤防也有一定限度,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长春市防洪非工程措施也不完善,防洪监测预报预警能力还有待突破提高。防洪保障水平急需提高,防洪社会管理急需全面推广和实施。长春市防汛现代化指挥系统虽然开始着手建设,但像遥测遥感技术、数据库技术、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水文学、具体数学模型及算法等高科技在实时水情信息、防洪工程信息、灾情信息、防汛物质信息、地区经济概况信息、以及在建工程等上的应用才刚刚起步。现实可行的途径是在努力提高水利工程防洪标准的同时,加强防灾减灾的非工程措施建设,尤其是制定一套科学的防洪机制,科学、有效的防御洪水。本次研究是在分析了长春市的防洪工程和非工程措施现状基础上,针对长春市可能发生的不同程度洪水,运用危机管理、应急机制等理论知识,制定相应措施,为防洪指挥决策和防洪调度、抢险救灾、灾后重建提供理论依据。把洪水灾害损失降至最低限度为目标,可使长春市在发生洪水时,有一个科学、可操作性较强的应对措施,以保证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安全,为长春市的经济社会跨跃式发展提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