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许建忠教授的《翻译地理学》为翻译研究开辟了一个全新的领域,取得了一定的跨学科研究成果。他强调翻译行为与其发生的地理环境之间的有效互动,使人们逐渐认识到全球化与本土化之间的辩证关系。他的这一研究在涉猎范围、理论建树,以及实用性方面均具有创新意识和开拓意义,为翻译研究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思路与视角。 《翻译地理学》将翻译地理论扩展成翻译地理学,即从研究翻译的地理学视角转变成构建翻译地理学这门学科。翻译地理学研究翻译与地理的关系,是翻译学与地理学融合构成的一个新的交叉学科。具体地说,它是将翻译与其地理因素相联系,将翻译学和地理学的研究成果引入相关研究,并以其相互关系和机理为研究对象,力求打破传统的“决定论”研究模式,从系统论角度审视和研究翻译地理,对翻译地理中的各种现象进行剖析和阐释。《翻译地理学》不但从理论上解释翻译地理的客观规律,而且注意密切结合实际,立足于阐明翻译地理实践中的种种问题。翻译地理学的主要内容包括翻译自然地理学、翻译人文地理学、翻译与人文地理学分论和翻译与全球化地理发展。其中翻译与人文地理学分论主要包括翻译城市地理论、翻译旅游地理论、翻译政治地理论、翻译文化地理论、翻译经济地理论、翻译民族地理论、翻译宗教地理论和翻译行为地理论等。因此,翻译地理学理论可以被应用在多种翻译实践领域内来指导翻译实践,分析多种翻译现象。 由于中国旅游业的迅猛发展,越来越多的外国人来中国旅游。作为历史名城,承德文物古迹荟萃,自然风光独特,吸引了众多外国游客前来参观,需要用英语传达的相关旅游信息量也越来越大,因此,旅游文本翻译显得愈发重要。由于受到丹霞地貌和红山文化的影响,承德有着区别于其他城市的独特地理环境,本文尝试以翻译地理学为理论依据,以承德旅游文本汉译英翻译为实例,探讨如何将旅游资料中的宣传和景点信息及其表达的中国文化更准确地传达给外国游客。 本文的主要内容分为六部分。第一章是引言部分,主要阐述研究背景、研究意义以及论文的整体结构框架。第二章从跨文化交际理论、顺应论、目的论和关联理论这四个角度上总结了国内外旅游文本翻译的现状。第三章是论文的理论框架部分,主要阐述了翻译地理学理论的定义、主要内容和基本观点。第四章详细的介绍了旅游文本的定义、功能以及中英旅游文本特点的不同。第五章是论文的主体,以翻译地理学为指导,大量地结合承德旅游文本翻译汉译英的实例,在语言、文化和交际三个层面上进行分析,探讨这一理论对旅游文本翻译的指导性和实践性作用,以及译者在翻译过程中需要遵循的原则。第六章是结论部分,对全文进行分析总结,并对后期研究提出建议、进行展望。 本文主要依据翻译地理论中的人地关系论和文化理论对承德旅游文本的翻译进行分析,通过案例分析,层层论证得出研究结论,希望能对中国旅游文本翻译提供参考和借鉴。同时,这也是对翻译地理学的探索,其立意和结论尚不成熟。其目的在于将翻译地理论应用于实践,促进其更成熟地发展,以便将其应用在更多的翻译实践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