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肥胖的发生率与日俱增,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肥胖与高血压、痛风、二型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等慢性疾病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肥胖时人体生理、生化及免疫相关指标也出现异常,进而影响疾病的发生发展。育龄妇女孕前超重或肥胖对新生儿的影响也成为学者关注的问题,因为孕前超重或肥胖可使巨大儿出生率增高,并明显增加妊娠期及分娩期并发症的发生。但孕前超重或肥胖是否会对子代免疫功能造成影响的研究现尚不明确。目的探讨孕前超重或肥胖对新生儿免疫球蛋白(Ig)、补体(C)及婴儿体质量的影响,并对其相关性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5年9月至2016年4月在焦作市人民医院产前检查并分娩的20~40周岁、孕周37~42周的产妇92例,根据孕前体质量指数(BMI)分为正常组(BMI 18.5~23.9 kg/m~2)55例和肥胖组(BMI≥24.0 kg/m~2,包括超重、肥胖)37例。孕妇住院后采取空腹肘静脉血2ml;新生儿出生后采取脐静脉血2ml并登记出生体质量;血标本分离血清后24 h内用免疫比浊法检测母儿血清中的IgG、IgA、IgM、C3、C4水平。结果1.两组新生儿出生体质量比较,肥胖组母亲出生的新生儿平均体质量和正常组母亲出生新生儿平均体质量相比有所升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巨大儿的娩出率在肥胖组37例母亲分娩巨大儿8例(21.62%),正常组55例母亲分娩巨大儿3例(5.45%),2组巨大儿娩出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64,0.01<P<0.05)。2.免疫球蛋白检测发现肥胖组母亲血清IgG、IgA、IgM与正常组母亲相比明显降低,两组血清IgG、IgA、Ig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血清补体检测发现肥胖组母亲血清补体C3与正常组母亲相比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两组母亲血清补体C4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肥胖组母亲子代血清IgA、IgM低于正常组子代,两组子代血清IgA、Ig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两组子代血清IgG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与BMI正常组母亲子代血清补体C3、C4相比,肥胖组母亲子代血清补体C3、C4未发现明显变化(P>0.05)。6.孕前BMI与新生儿出生体重呈正相关,新生儿IgA、IgM随孕前BMI的增长呈下降趋势。结论母亲孕前肥胖不仅影响自身血清免疫球蛋白和补体水平,增加巨大儿的出生率,还可影响新生儿的免疫球蛋白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