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据世界卫生组织调查显示,脑血管疾病是目前导致人类死亡的三大疾病之一,同时也是导致患者丧失劳动能力的世界第四大疾病[1]。目前有各种各样的生化指标可用于检测感染、糖尿病、血脂异常等,但是却没有特异性的血液生化指标可用于监测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细胞膜微粒是循环系统中各种细胞表面脱落下来的直径在0.1-1um之间的囊泡状结构[2]。外周循环细胞膜微粒可由各种类型的细胞产生,如血小板、红细胞、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等,研究显示,细胞膜微粒表面携带其母细胞的特异性抗原及CD分子[3]。还有研究发现,循环细胞膜微粒的种类和数量与许多疾病有着密切的联系,如高血压、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等疾病。同时,细胞膜微粒与炎症反应、细胞凋亡等病理生理过程关系密切。内皮细胞膜微粒来源于内皮细胞,可作为反映内皮细胞功能的生物学标志之一。研究目的本实验通过流式细胞术的方法,研究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中循环细胞膜微粒的水平及抗原表达情况,探讨细胞膜微粒水平与缺血性脑血管病之间的相关性,进一步研究细胞膜微粒对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的影响,探讨细胞膜微粒在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生机制中所起的作用。研究方法本实验选择2013年4月至2014年4月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住院并且首次发生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同时排除了合并脑炎、和/或严重肝肾功能不全、恶性肿瘤及炎症性疾病等。同时,我们选择与实验组患者基线资料相匹配的健康对照者进入对照实验组,参与者均来自我院体检中心行健康体检者。采集实验组患者的循环静脉血至枸橼酸钠抗凝采血管中保存,并立即送至实验室进行分离提取循环细胞膜微粒,同时抽取健康体检者的循环静脉血进行分离提取循环细胞膜微粒作为对照研究组,两组均与荧光抗体结合,做好抗原种类标记后避光孵育,并用流式细胞仪定量检测循环细胞膜微粒的种类及数量(内皮细胞膜微粒和血小板细胞膜微粒)。采集得到的所有数据均由专业人员以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和处理,所有定量资料均以均数±标准差(x±s)来表示,而所有定性资料则以计数或者率来表示。两变量相关关系采用sperman秩相关分析。检验水平为α=0.05,p<0.05被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结果1.循环内皮细胞膜微粒情况:实验组循环细胞膜微粒中,CD144+CD41a-,CD31+CD41a-, CD62E+, AnnexinV+CD62E+的内皮细胞膜微粒数量均高于对照组水平,两组的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循环血小板细胞膜微粒情况:实验组与对照组中的循环血小板细胞膜微粒的数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循环细胞膜微粒数量与缺血性脑梗死的关联性:CD144+CD41a-的内皮细胞膜微粒数量与卒中的严重程度相关,其关联性呈正相关(r=0.750,p=0.020);而AnnexinV+CD62E+的内皮细胞膜微粒数量水平与卒中的类型呈现中等程度的相关性;其余种类的内皮细胞膜微粒未表现出与卒中的相关性(p>0.05)。结论1.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循环内皮细胞膜微粒水平较健康人水平显著升高,提示内皮细胞膜微粒可能对内皮细胞功能产生影响,进而促进卒中的发生发展;2.本研究结果显示CD144+CD41a-的内皮细胞膜微粒可作为提示卒中缺血严重程度的有效的生物学标记物,其具体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3.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与健康人循环血小板细胞膜微粒的数量无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