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南宁青秀山城郊风景区作为研究对象,研究了该地区绿地系统的结构与生态效益的关系。分别于2001年8月和10月对城郊绿地进行系统研究,测定了不同植被类型的光合作用、固碳释氧、绿量,以及不同植被特征地段上的滞尘率、空气细菌含量、空气负离子等生态因子,结果表明,以乔灌草为主的配置为主的绿地类型在固碳释氧量、叶面积指数、降尘、杀菌等方面显著优于乔木、灌木单纯一种植物配置模式。每平方米的绿地面积上每天可固碳34.27g,产氧24.19g。在乔木树种中以火力楠为主的复层结构配置类型叶面积指数为最高3.88,其次为大叶栎2.73,马尾松林最低为1.18,但马尾松与其它阔叶树种混交后的林分类型的叶面积指数平均为2.01,显著大于马尾松纯林的叶面积指数。以乔灌草配置类型的减尘率高达61.47%,减菌率为56.8%,空气质量评价指数CI值为2.34。城郊绿地独特的下垫面及复层结构类型对城市环境质量良性的生态影响是显著的、多效的。主要结论和建议如下: 不同城市绿地植物配置模式产生的生态效益也不相同。在城郊绿地不同植物配置结构类型中,在绿量、固碳释氧能力、滞尘、减菌以及空气负离子效应上,乔灌草相结合的复层绿地配置模式较其他绿地配置结构类型为优,乔木结合草坪的绿地配置模式较好,单一草坪的配置模式相对较差。 青秀山风景区整个区域总绿量为31,754,262m2,相同面积复层混交群落的绿量远大于乔木+地被这类结构简单的群落的绿量。每天可固定CO2约1326吨,放出氧气965吨,可供南宁市区120万人口每天的呼吸耗氧。 青秀山风景区的空气粉尘日平均含量为0.036mg/m3,达到国家一级标准。南宁市区空气粉尘含量大大高于青秀山风景区,其粉尘含量日平均质量浓度为0.71mg/m3,达到国家二级标准。绿地的减尘效应是单位绿地面积上的绿量成正相关。城郊典型乔灌草绿地配置模式比城市非绿地的空气粉尘含量低100倍,空气含菌量低21倍。可见,园林绿地在滞尘、净菌方面的确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空气细菌含量随绿化覆盖率增加而降低,二者之间呈负相关的趋势。 青秀山建成区负离子的平均浓度是南宁市的2.5倍。这是由于青秀山的绿量较高,空气清洁、湿润的结果。有流水或瀑布的地方的负离子浓度绝对值较静水或无水绿地配置模式的空气负离子浓度高。特别是有瀑布的地方负离子浓度最高,如雨林大观和翠屏飞瀑分别是9864个/cm3和4120个/cm3,而没有水的时候雨林大观负离子的浓度是最高不过1650个/cm3。 青秀山城郊绿地有着较高的绿地能显著地改善南宁市城区生态环境。较为清洁的空气质量,位于南宁市的常年风频的,上风方向的独特地理位置,与南宁市城区形成一个以植被为主体下垫面单元和以硬化地面为主体下垫面的单元组成的系统。这两种不同性质下垫面因热力学等性质差异而产生城市与郊区两个单元间比较活跃的空气对流,调节着南宁市区的温度、湿度,提高城区空气质量水平,青秀山城郊绿地对南市的生态环境质量的改善发挥其巨大作用,使得青秀山成为南宁市名副其实的“绿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