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修饰好氧颗粒污泥对含锑废水中重金属的吸附研究

来源 :复旦大学 | 被引量 : 12次 | 上传用户:dqwq13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含锑废水的微生物吸附研究主要集中于絮体吸附剂,包括细菌、真菌、藻类等,然而吸附后期的泥水分离操作不仅增加了工艺成本,而且耗时费力;此外微生物由于表而的电荷属性限制,无法对含氧阴离子形成有效的吸附,因此本课题研究通过微生物颗粒化技术和修饰化技术的有机结合,成功地转化了活性污泥的存在形态,并提高了微生物吸附重金属Sb(V)的效率,同时也改善了吸附后期的泥水分离效果,这对推动资源循环利用,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修饰方法以及吸附行为的机制研究也为提高颗粒污泥吸附能力和工程化应用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本课题在SBR反应器中,通过不同的条件分别培养出了细菌型颗粒污泥和真菌型颗粒污泥,两种颗粒污泥在外观形态、物理结构以及群落特征等方而均具有显著的差异性。修饰方法的筛选方而,本课题以颗粒絮体为研究对象,分别通过氯化钠、氯化钙、氯化铁、乙醇以及盐酸五种低成本、低污染的改性剂进行了化学修饰,结果发现,在pH 4.3的条件下,三氯化铁修饰的颗粒絮体对Sb(V)具有较强的吸附能力,去除率可以达到99%以上,因此铁修饰方法将在后而的研究中分别应用于细菌型颗粒污泥和真菌型颗粒污泥。三氯化铁修饰的颗粒污泥在色泽和质地上与原始颗粒污泥存在很大的差别,其中细菌型颗粒污泥经过修饰后表面粘性明显降低,质地更加密实:化学修饰也使得颗粒污泥中的金属元素成分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修饰前细菌型颗粒污泥中金属元素以钙为主,含量为8.8%,铁含量为0.11%,真菌颗粒污泥中金属元素以钾为主,含量为2.5%,铁含量为0.06%。经过化学修饰,细菌颗粒污泥和真菌颗粒污泥中的钾、钠、钙、镁四种元素均产生了大幅度的下降,而铁的含量却分别增加到5.9%和1.6%;扫描电镜图谱中清晰地观察到细菌颗粒污泥中主要以球菌和杆菌为主,而真菌颗粒污泥中微生物的主要存在形式是较为单一的丝状菌。经过铁修饰后,细菌颗粒污泥和真菌颗粒污泥中的微生物表而均覆盖了不同程度的纳米颗粒物质,通过能谱仪对修饰后的颗粒污泥表而进行了元素的微区成分分析,结果发现,元素铁的相对含量大幅增加,而其金属元素的种类和含量却出现了大幅的降低;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结果表明,修饰前后颗粒污泥表而官能团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特别是细菌型颗粒污泥,表而羟基的红外光谱吸收峰位置出现了较大的位移,结合颗粒污泥自身的组成结构特点进行推断解析,三氯化铁的水解作用产生了大量氢氧化铁物质的微沉淀,而颗粒污泥胞外多糖中丰富的羟基与氢氧化铁产生了表而络合作用,使得颗粒污泥表而稳定地“粘合”了大量氯氧化铁纳米颗粒物质。本研究还通过序批试验分别研究了pH值、生物量、温度、转速以及离子强度等因素对修饰化颗粒污泥吸附Sb(V)性能的影响程度,其中pH对修饰化颗粒污泥的吸附性能具有较大的影响,强酸环境(pH 2.0和2.8)会溶解修饰作用形成的氢氧化铁,降低Sb(Ⅴ)的去除效果,强碱环境(pH 11.3)则会提高颗粒污泥表面EPS的溶解度,造成细菌颗粒污泥的解体,同时,在碱性条件下,大量的羟基也会增加吸附剂表而的负电荷,从而降低对Sb(Ⅴ)的吸附能力。实验结果表明,pH 3.4是修饰化颗粒污泥吸附的最佳酸度环境,去除率可以达到98%以上;生物量的增加能够显著提高Sb(Ⅴ)的去除率,在吸附剂浓度高于18g/L(湿重)时,去除率可以达到95%以上;温度对吸附剂的影响不是很明显,但是提高温度有助于增强吸附性能;转速的提高增加了外界的扰动,也加快了Sb(Ⅴ)向颗粒污泥内部的扩散,当转速提高到175rpm时,不仅加快了修饰化颗粒污泥吸附过程的速率,同时也缩短了吸附过程的平衡时间;离子强度的增加对吸附行为产生了严重的抑制作用并显著降低了对Sb(Ⅴ)的去除能力;在对干扰性离子的影响研究中发现,经过铁修饰的颗粒污泥对金属阳离子几乎没有亲和力,但是由于阴离子的竞争作用导致了修饰化细菌颗粒污泥对Sb(Ⅴ)吸附能力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通过实验结果和模型理论对Sb(Ⅴ)的吸附机制进行综合解析:1)质子化作用使得颗粒污泥表面带上大量的正电荷;2)在静电引力的作用下,Sb(OH)6逐渐靠近氢氧化铁微沉淀界而;3)离子交换作用使颗粒污泥表而的铁羟基和Sb(OH)6生成了外层络合物;4)在一定的条件下,外层络合物进一步形成更加稳定的内层络合物。不同的动力学模型、等温线模型以及热力学模型分别应用于修饰化颗粒污泥对Sb(Ⅴ)的吸附行为研究中。相对而言,Pseudo-second-order模型能够较好地描述两种颗粒污泥的吸附过程,拟合结果的相关性均达到0.998以上,表明吸附行为属于化学吸附过程。根据拟合参数可以判断,在初始浓度分别20mg/L,60mg/L和100mg/L的条件下,修饰化真菌颗粒污泥的吸附速率分别为细菌颗粒污泥的2.8倍,4.4倍和3.7倍。颗粒内扩散模型拟合结果表明Sb(Ⅴ)的吸附过程包括了速度较快的膜扩散和速度较慢的颗粒内扩散两个主要阶段;等温线模型研究中,无论是修饰化细菌颗粒污泥还是真菌颗粒污泥,Langmuir模型均比Freundlich模型具有更好的拟合相关性,这说明了吸附过程主要以单层的化学吸附为主;吸附热力学的研究结果显示,在温度283K-318K的范围内,吸附焓变(ΔH)为正值,这说明了吸附过程是吸热反应,温度的提高有利于增强吸附性能,不同温度下吉布斯自由能(ΔG)均为负值,这说明吸附反应能够自发进行。细菌颗粒污泥和真菌颗粒污泥对含锑废水中其他金属离子的原位吸附研究在本课题的最后部分进行了探讨。通过不同pH条件下颗粒污泥对重金属离子铜、锌、镍的吸附性能对比中发现,强酸性条件(pH 1.9和2.6)不利于阳离子金属的吸附,细菌颗粒污泥的吸附性能远远高于真菌颗粒污泥,同时,颗粒污泥对铜离子和锌离子的亲和力明显强于镍离子;细菌颗粒污泥对锶离子的吸附性能研究发现,pH,生物量,转速,初始浓度以及离子强度等因素对吸附行为均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在连续吸附和解吸的实验中发现,氯化钠和氯化钾可以作为理想的解吸剂,解吸能力以及解吸后的再吸附能力均能维持相对稳定的状态,而氯化钙和水则不适合作为解吸剂;综合离子交换实验以及连续吸附解吸实验,可以判断出细菌颗粒污泥对锶离子的吸附机制主要包括离子交换和物理吸附,其他的机制例如微沉淀、络合作用等则贡献较小。动力学模型计算中,Pseudo-second-order动力学模型的拟合度较好,等温线模型中, Langmuir模型和Freundlich模型均具有较好的相关性;而热力学模型的计算结果则表明细菌型颗粒污泥对锶离子的吸附过程为吸热反应。总而言之,好氧颗粒污泥是一种极具潜质的微生物吸附剂,在重金属阳离子和含氧阴离子的吸附领域具有极其重要的研究价值。
其他文献
<正>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一切行为均由合同所承载。企业建设信用体系,离不开规范的合同管理。企业合同管理不单是简单的要约、承诺、签约等内容,而是一种全过程、全方位
玉米是世界三大粮食作物之一,是公认的黄金食品。西南丘陵区作为我国重要的玉米产区之一,机械化程度较低,夏季干旱灾害频发,严重危害了玉米产量的形成,制约了玉米产业的发展
<正>2019年8月30日至31日,第一届北京话学术研讨会暨《早期北京话珍本典籍校释与研究》新书发布会在北京大学举行。此次会议由北京大学中国语言学研究中心、北京大学出版社和
目的对传统中药胡芦巴的降血脂有效活性部位进行初步分离和筛选,初步确认胡芦巴降血脂作用的活性部位。方法采用喂饲高脂饲料的方法建立大鼠高血脂模型;采用乙醇回流提取法分
【目的】鼻咽癌(nasopharyngeal carcinoma,NPC)是东南亚和我国南方地区高发的癌症之一,放疗为其治疗首选。目前,早期NPC 5年生存率可达95%以上,由于NPC早期症状隐匿,75%以上
建设项目的跟踪审计是一种过程审计,有利于加强工程建设的各项管理,随时纠正和解决工程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结合铜陵某安置点建设项目工程的跟踪审计过程,就工程跟踪审计
目的评价使用尿干化学法和散射比浊法检测尿清蛋白(Alb)、使用尿干化学法和酶法检测尿肌酐(Cr)及尿清蛋白肌酐比(ACR)的结果一致性分析。方法收集157例清晨第一次尿液样本,尿
辩证法是西方哲学史上极为重要的命题,它起源于古希腊,最初的含义是对话、论辩,目的在于发现真理,达致至善。到了德国古典哲学时期,康德、黑格尔再一次将他们的眼光投向了辩
当前我国隧道工程正在由建设期转入运营期,越来越多的隧道即将进入服役阶段,对于运营多年的老旧铁路隧道,病害问题尤为突出。以成渝铁路某隧道为例,通过地质雷达、裂缝检测仪
作为P型半导体功能材料,尖晶石结构的二元金属氧化物钴酸盐MCo2O4(M=Zn,Ni,Cu and Fe)由于晶体结构中存在大量的空隙,有利于离子的扩散,也为电子的传输提供了有利条件。与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