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认知可渗透性是指个体的背景知识在进行认知加工的过程中所产生的影响。如果进行认知加工时,背景知识影响了认知加工,那么可以认为这种认知加工是具有认知可渗透性的。认知可渗透性,作为一个多在哲学领域被探讨研究的课题,较少出现在心理学的谈论范畴内。种种研究表明,运动知觉同样具有认知可渗透。当外界物体进行运动时,其运动特性被个体察觉及认识,作用于大脑,这就叫运动知觉。简单地说,运动知觉就是个体对客体不断发生的变化和变化速度的知觉,由视觉、动觉、平衡觉等多种感觉的协同作用来决定其结果。作为一种特殊的心理认知过程,飞行空间定向的结果与航空安全息息相关,因此对空间定向的研究一直是被重点关注的问题。本研究借助虚拟的飞行场景,通过改变刺激材料的意义性、朝向性、运动模式,以三个实验探讨了不同情境下个体的空间定向能力,以及在这一过程中运动知觉的认知可渗透性。实验一以一个无意义的圆形图标作为刺激材料,通过操纵客体的运动方向及起飞降落,考察客体运动时,个体的空间定向水平。采用2(运动模式:起飞、降落)x2(运动方向:从右到左、从左到右)x3(运动位置:偏高、偏低、正中)被试内实验设计,以被试判断的反应时和正确率作为因变量;实验二将实验一的刺激材料换成了有朝向性的吃豆人图标,其余同实验一;实验三将实验一的刺激材料换成了兼具朝向性与意义性的飞机矢量图片,其余同实验一。实验一、实验二和实验三的结果相同,发现当刺激材料做降落运动时,被试判断的反应时显著长于起飞运动的反应时,正确率则相反,显著低于起飞运动时。而在运动方向上,无论是从左到右的运动还是从右到左的运动,被试判断的反应时及正确率均没有显著差异。运动方向和运动模式的交互作用对被试的判断也没有显著影响。综合实验一和实验二的研究结果,发现当刺激材料做降落运动时,被试判断的反应时显著长于起飞运动的反应时,正确率则相反,显著低于起飞运动时;当没有朝向性的刺激材料变为有朝向性的刺激材料时,个体对刺激材料运动位置判断的反应时显著更长,而判断正确率的差异不显著;运动模式和朝向性的交互作用对个体判断的反应时及正确率均没有显著差异。综合实验二和实验三的研究结果,发现当刺激材料做降落运动时,被试判断的反应时显著长于起飞运动的反应时,正确率则相反,显著低于起飞运动时。当无意义性的刺激材料变为有意义性的刺激材料时,个体判断的正确率显著降低,而判断的反应时差异不显著;运动模式和意义性对判断反应时的交互作用显著,无论刺激材料是否具有意义性,被试对于降落时运动位置判断的反应时都显著长于起飞运动时的反应时,当刺激材料做降落运动时,相比有意义刺激材料来说,被试判断无意义刺激材料运动位置的反应时显著短一些;刺激材料做起飞运动时,无论刺激材料是否有意义,被试判断的反应时均没有显著差异。综合以上实验研究结果和讨论,本研究得到结论如下:(1)进行倾斜运动时,刺激材料的运动模式对空间定向活动产生影响,比起刺激材料倾斜向上的运动,当刺激材料倾斜向下运动时,个体在判断其运动位置时所需的反应时显著长一些,判断的正确率显著低一些。(2)刺激材料的朝向性会影响被试对刺激材料运动位置的判断,当刺激材料有朝向性时,被试的反应时显著长于刺激材料无朝向性时。(3)刺激材料的意义性会影响被试对刺激材料运动位置的判断,有意义性的刺激材料会显著降低被试判断刺激材料运动位置的正确率,且交互作用的简单效应分析发现,当刺激材料做降落运动时,被试判断有意义性刺激材料的反应时显著长于刺激材料做起飞运动时的。(4)运动客体的意义、运动客体的朝向、客体的不同运动模式对空间定向任务的反应时或正确率均有影响,说明运动知觉有一定程度的认知可渗透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