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21世纪以来,重大财务丑闻频繁曝光以及其后上市公司纷纷破产或被收购,引起世人的密切关注,并促使人们开始重新认识内部控制理论和实务问题。无论是在企业中实施内部控制审核制度,或者实施内部控制鉴证制度,盈余管理行为与财务舞弊行为依旧频频发生,这种现象引发了人们深刻思考:具有保证财务报告质量、规避风险作用的内部控制制度,为何没有发挥其作用?我们又该如何客观地评价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呢?
这些现象和问题,引发了全球各界对内部控制新一轮的研究与尝试。美国国会颁布了《SOX法案》,首次从监管角度严格规定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及其披露问题。各国监管部门也认识到:内部控制不仅是企业自身管理的需要,也是外部监管和社会公众的要求。近几年,为加快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的建设,我国政府就内部控制建设规划和监管问题陆续地颁布了重要的相关法律法规。例如,上交所在2006年6月,发布了《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引》的文件。2008年6月,五部委又联合对外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的文件。其后,2010年4月,五部委又发布了三项配套指引。这些配套指引既为企业自我评价内部控制质量提供了共同标准,又为监管部门及广大社会公众的信息需求提供保障。紧接着,五部委又制订了内部控制规范试点工作的实施计划表。随着一系列措施的推进与深化,内部控制试点是否达到人们预期的效果,成为研究热点。
在该试点实施一年多的背景之下,本文尝试站在外部使用者(公众)的角度,选取了2011年度沪深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以内部控制五项基本目标的实现程度为基础,重新改进并设计出能够定量且客观地评价内部控制质量的指标体系,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构建内部控制质量综合指数,来衡量内部控制有效性水平。在此基础上,本文实证分析了沪深A制造业全样本内部控制质量与盈余管理的相关性,并且对试点组和对照组样本的内部控制质量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本文研究结果表明:实证研究验证了沪深A制造业全样本的内部控制质量与盈余管理存在显著负相关性的假设。描述性统计研究说明试点组的内部控制整体水平明显提高,且其盈余管理程度明显低于非试点组样本。
顺着研究思路,本文将研究内容分为六章节。第一章是绪论,主要介绍了本选题的研究背景和意义,概述本文的研究内容、方法及可能创新点,以图解方式说明研究思路;第二章是现状回顾,梳理归纳国内外关于内部控制、盈余管理及两者相关性的研究现状并述评;第三章是理论分析,介绍内部控制与盈余管理的基本理论,运用基本理论阐释盈余管理产生的根本原因,内部控制“受宠”的内在必然性、推动力,以及两者为何存在关联等问题;第四章是实证设计思路,包括样本和变量选择、研究假设及模型假设:第五章是实证分析,包括两方面:两组样本的描述性统计,全样本的相关性和回归分析及进一步检验;第六章是研究结论,政策建议及对未来研究的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