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骨胶黏剂是一种简单方便治疗骨折的医用材料,相比传统的螺钉固定等方法,它的使用将不需要移出金属植入物。聚氨酯是一类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和物理机械性能的材料,在医学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基于以上背景,本文研究了基于双组分聚氨酯的一类胶黏材料,通过体内体外实验探讨了其作为骨胶黏剂的可行性,主要工作如下:(1)研究了发泡剂、催化剂、原料组成以及无机粒子等对聚氨酯胶黏剂微观结构及力学性能的影响和粘接性能的影响。通过调节微量发泡剂的含量对胶黏剂的微观结构及力学性能进行了调控。发现适当的无机填料及多苯基甲烷多异氰酸酯(PMDI)可以增强胶黏剂的力学性能,其粘接强度最高可达1.6 MPa,压缩模量可达160 MPa。(2)在上述聚氨酯胶黏剂中引入聚(ε-己内酯-乙交酯-丙交酯)三元醇。研究了多元醇的分子量及组成对胶黏剂物理机械性能、热力学性能及体外降解性能的影响。当分子量较低时,其力学性能较好,压缩模量可达209 MPa,粘接强度可达1.05 MPa。聚(ε-己内酯-乙交酯-丙交酯)三元醇的引入大幅提高了胶黏剂的降解速率。(3)通过修复兔髂骨骨折,研究了所合成的聚氨酯骨胶黏剂的体内的生物相容性及成骨性能。苏木精-伊红染色、马松三色染色及微计算机断层扫描等测试证实了随着术后时间的延长,在断骨处逐渐生成新骨组织,且逐渐与原生骨结合成为一个整体。通过优化聚氨酯骨胶黏剂的配方组成,探讨各组分的作用机理,以及体内和体外实验表明这种材料有望作为骨胶黏剂在临床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