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目前,手术治疗依然是胃癌最有效的治疗手段,随着微创技术的不断进展,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的应用逐渐从早期的胃癌扩展到进展期的胃癌,而且已经获得了较好的疗效。已有不少的研究报道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在根治效果方面不比开腹手术差,甚至在某些方面有一定的优势,比如切口小、出血量较少,恢复快,腹腔镜的放大效果有利于进行淋巴结清扫,有人提出腹腔镜手术淋巴结的清扫数会比开腹手术的少,存在清扫不彻底问题。腹腔镜手术在触觉这方面如不开腹手术,而且全腹腔镜胃癌根治术中的大部分操作均是在腔镜下完成的,病灶未侵透浆膜层或者肿瘤位于胃上段时,腹腔镜下肿瘤定位及确定安全切缘较为困难。本次研究的目的是探讨术前内镜下卡纳琳标记是否能够提高腹腔镜手术中淋巴结清扫的效率及其在全腹腔镜胃癌根治术中的肿瘤定位作用。方法我们对本院胃肠外科从2016年12月至2017年11月收治的75例胃癌患者的临床病历资料进行了分析,患者被随机分为卡纳琳组以及对照组,卡纳琳组共有31例患者,其中男性患者共21例,女性患者共10例,该组患者在手术前1天接受内镜下卡纳琳注射。对照组共有44例患者,其中男性患者有38例,女性患者6例。卡纳琳组的患者在手术前1天接受内镜下纳米碳注射标记,采用的纳米碳混悬液是购买于重庆莱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的,1ml卡纳琳加入1ml生理盐水,震荡混匀后在胃镜室进行粘膜下注射,注射的位置为肿瘤边缘距正常粘膜侧0.5cm处,共注射口侧和肛侧两点,每点注射0.5ml。可见黏膜隆起及黏膜下黑染。本研究中所有的患者均由同一外科医师进行腹腔镜胃癌根治术(D2)。卡纳琳组的病人进行标记后注意观察并且记录可能会出现的跟卡纳琳标记有关的各种并发症,术中观察并记录腹腔内的情况,如有无黑染、渗液、粘连等。两组手术切除标本均由专人负责进行淋巴结分拣,标明所取淋巴结所在解剖位置,按照站别分组后送常规病理检查。测量并记录纳米炭组标本浆膜层染色区边缘至肿瘤边缘的距离(垂直于手术切线)以及每一枚淋巴结最大直径。统计数据的处理采用了软件SPSS 17,连续变量的处理应用了 t检验或Wilcoxon检验,而分类变量的处理则用了卡方或Fisher精确检验。结果内镜下卡纳琳标记和手术的间隔时间最短的为16小时,最长者为35小时。所有卡纳琳标记的患者都没有出现和内镜下进行标记有关的并发症。少数几例患者在术中探查时发现腹膜和肠系膜内出现了星点状的黑染,但是并不影响手术的视野和手术操作。卡纳琳组患者胃的浆膜层出现边界清楚的黑染区域。本研究中所有的患者进行了腹腔镜胃癌根治术(D2淋巴结清扫),包括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61例及全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14例,手术进行顺利,术中未出现大出血及其他并发症,术中冷冻快速病理检查结果及术后常规病理检查结果都显示切缘为阴性。卡纳琳组的每一例患者中清扫的淋巴结数目(37.32 ± 10.27)明显高于对照组(30.16±11.29),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卡纳琳组的每例患者检出阳性的淋巴结数量是5.61±5.21,对照组的是(6.27±7.57),二者的差异没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在卡纳琳组中,每例患者检出的第一站、第二站阳性淋巴结的数量分别是4.39±3.87,1.16± 1.53,对照组分别为4.7±5.4,1.43±2.6,差异均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卡纳琳组中每例患者检出的直径≤5cm的淋巴结数(22.77±8.24)大于对照组(17.02±5.9),该差异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当中每一例患者所检出的直径>5mm的淋巴结数目差异则没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卡纳琳组的患者进行手术时,探查可以发现胃浆膜层有边界清楚的黑染区域。手术切除的胃组织浆膜层染色区边缘与肿瘤边缘在垂直于手术切线方向的距离为4.08±0.37cm。结论术前胃镜下纳米炭标记应用于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是安全可行的,不仅有助于术者发现并清扫更小的淋巴结,可以有效的提高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淋巴结清扫的效率,另外还具良好的有术中肿瘤定位作用,尤其在全腹腔镜胃癌根治术中有着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