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口语交际教学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关注和研究这一领域。本文将对“如何在小学第一学段实施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策略”进行深入探讨。口语交际教学目标与内容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下面简称《新课标》),早已规定。《新课标》中明确了“口语交际”教学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具备基本的日常口语交际能力,学会听、说、说”。同时还提到了学生生理、心理和言语能力的发展具有阶段性的特点,不同内容的教学也有其自身的规律。根据不同时期学生的特点和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相应的教学策略。口语交际教学历史悠久。曹茂才认为,口语交际教学是中国古代教育的一部分;近、现代政府开始颁布章程、标准对口语交际教学提出要求;80年代教材的,开始有了口语交际教学的一席之地。陈琼认为,口语交际教学受地域、学生差异和教师自身的影响;随着口语交际教学研究的深入,研究者将教学策略融入口语交际教学中,为口语交际教学服务。口语交际教学策略的实践研究起步较晚。在《知网》上能够查到最早以“口语交际教学策略”为主题的硕士论文,是在2003年发表的。十多年后,口语交际教学策略的研究仍在继续。宋超、林秀乔认为,要把学生带到这种情境中,给予相应的沟通策略指导,做好小组培训,组织课外活动。余杰认为,我们应该创造有效的教学环境,多样化的培训方法,引导学生学习交际方法。方晓梅认为,应根据教材的特点,确立口语交际教学目标;创造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口语交际兴趣;联系学生生活,引导学生进行日常观察;提高教学评价。可以看出,研究者对口语交际教学策略的实践研究有不同的看法。除了“情境”策略被众多研究者认可以外,口语交际教学策略究竟还有哪几个?应用口语交际教学策略会产生哪些效果?口语交际教学策略的使用与教学效果到底是什么关系?这些问题不明晰。导致口语交际教学的实施效果受到影响,一线教师对于教学策略的使用更加模糊。本文以建构主义理论、视界融合理论、会话策略理论为理论研究基础,运用查找文献、访谈、案例研究等方法,以SF小学的学生为研究样本,进行口语交际教学策略改进实施的研究。重点对口语交际教学策略的改进实施过程、实施效果、口语交际教学效果和教学策略之间的关系等问题进行了研究。通过研究,形成以下结论:(一)口语交际教学策略对教学效果达成有积极影响。口语交际“情境创设”教学策略的实施有助于促进学生口语交际技巧的掌握;口语交际“联想拓展”教学策略的实施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表达与应对能力;口语交际“双向互动”教学策略的实施有助于学生互动频次增加;口语交际“媒介融合”教学策略的实施助于实现口语交际课的功能性。(二)口语交际教学效果达成存在的问题受三重因素影响。学生因素:其一,学生口语表达起点的影响;其二,学生个性差异的影响;其三,学生专注力的影响;其四,学生倾听品质的影响。教师因素:其一,关于教学策略的知识掌握不足;其二,关于教学策略设计不足;其三,关于教学策略研究不足;其四,教师对教学策略使用情况的课堂诊断、教学反思不足;其五,教师自身发展规划不足。学校因素:其一,学校关于教学策略的校本培训不够;其二,学校对口语交际教学的政策支持不够;其三,学校对入职教师关于口语交际教学的岗前培训缺失。(三)口语交际教学现状亟待重视。使用在口语交际教学课程上的时间不够;口语交际教学不被重视;口语交际教学使用的资料有待开发。基于以上结论,建议:(一)提高教师认识,关注教学策略的使用效果。(二)进行观摩教学,重视教学策略的课堂诊断。(三)加大培训力度,积极开展教学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