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共生菌是长期与宿主共同生活的一大类群的特殊微生物,过去长期被忽略,相关研究相对薄弱。事实上,因长期与宿主共进化,其生理生化特点更加鲜明、次生代谢产物合成更具特色且具有特殊的作用。 本论文从海虾肠道和青皮中分别分离到一株放线菌和真菌,并对这两株共生菌次生代谢产物的结构和生理活性进行了研究。利用硅胶、葡聚糖凝胶LH20、HPLC等技术共分离得到43个化合物,综合运用各种波谱方法(IR、MS、1H-NMR,13C-NMR、HMQC、COSY、HMBC、NOESY和CD等)、X-ray单晶衍射技术及Moshers法鉴定了42个化合物的结构,其中8个是新化合物(1个大环内酯类化合物、1个苯二氮卓类化合物、6个色原酮二聚体类化合物)。此外,我们从中筛选出了具有抗菌活性的化合物。本论文主要包括: 从海洋放线菌Streptomyces seoulensis IFB-A01的液体发酵物中分离并鉴定了16个化合物(1-16),其中1个为新大环内酯类化合物(1)。从其固体发酵物中分离并鉴定了10个化合物(17-26),其中2个为新天然苯二氮卓类化合物(17)和(18)。体外抗菌活性实验表明,化合物1对厌氧菌具有很强的抑制作用,完全抑制双歧杆菌(Bifidobacterium)、嗜酸乳(酸)杆菌(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丙酸杆菌(Propionibacterium ATCC6919)、丙酸杆菌(PropionibacteriumATCC11827)、短真杆菌(Eubacterium brachy)、麻疹孪生球菌(Measles Gemella)生长的最小浓度分别为6.67(4.0)、6.67(4.0)、13.34(8.0)、13.34(8.0)、13.34(8.0)、26.68μM(16.0μg/mL),与阳性对照药奥硝唑活性相近;体外抗幽门螺旋杆菌活性的实验研究表明,化合物1对幽门螺旋杆菌的最小抑制浓度为3.34μM(2.0μg/mL),其阳性对照药硫酸庆大霉素的最小抑制浓度为1.74μM(1.0μg/mL),针对幽门螺旋杆菌的耐药性,化合物1可能成为新型的治疗胃病的抗生素。 从青皮内生真菌Phomopsis sp.IFB-E060中分离得到17个化合物,鉴定了16个化合物的结构(27-42),其中6个为首次报道的色原酮二聚体phomochromesA-F(27-32);其中化合物phomochromes A(27)和B(28)对耻垢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smegmatis CGMCC1.562)有中等的抑制作用(MIC=55.0μM;进一步对这6个同分异构体进行活性筛选,有助于分析其构效关系,同时可以对其进行结构改造,以发现特殊的生物活性。 对两株不同来源的共生菌的初步研究取得了相应的进展并达到了预期目标,所发现的大环内酯化合物streptoseomycin具有显著的抗厌氧菌活性,同时该化合物对正常细胞(如VER0细胞、PC12细胞、THP-1细胞)没有明显细胞毒性。因此,streptoseomycin可能可以作为新型抗生素的候选药物。 另外,本论文对海洋放线菌次生代谢产物的研究作了简要的综述。